1.综合题- (共3题)
1.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轻武有其社会历史原因,重文也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宋初的当务之急,不在对外战争,而在整顿内政。要整顿内政,就必须一反五代武治的纷乱状态,实行文治、吏治。而要文治,必然要起用大量文人,这就渐渐形成了宋朝的“重文”。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一反映了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3)材料二中,图二反映了哪个朝代实行的政治制度?为了加强皇权,这个朝代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列举两例。
材料三:军机处是清王朝封建制度得到高度发展的历史产物。军机处是皇权的附庸,它是一个作用极大而没有独立性的特殊的政治机构。皇帝运用这一特殊的工具,推行和实现自己的旨意,达到强化专制主义的目的。
材料一:北宋轻武有其社会历史原因,重文也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宋初的当务之急,不在对外战争,而在整顿内政。要整顿内政,就必须一反五代武治的纷乱状态,实行文治、吏治。而要文治,必然要起用大量文人,这就渐渐形成了宋朝的“重文”。
——顾全芳《重评北宋重文轻武的历史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北宋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怎样的基本治国政策?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一反映了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3)材料二中,图二反映了哪个朝代实行的政治制度?为了加强皇权,这个朝代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列举两例。
材料三:军机处是清王朝封建制度得到高度发展的历史产物。军机处是皇权的附庸,它是一个作用极大而没有独立性的特殊的政治机构。皇帝运用这一特殊的工具,推行和实现自己的旨意,达到强化专制主义的目的。
——冯元魁《军机处与清朝的封建专制制度》
(4)在材料三中提到的军机处是哪位皇帝设立的机构?依据材料三概括,军机处的设立起到了什么作用?
2.
隋唐以来,经济进步明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两种工具的名称?
材料二:

(2)材料二的各种资料反映了宋代哪些经济信息?(不少于三条)
材料三:
(3)指出材料三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1)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两种工具的名称?
材料二:

(2)材料二的各种资料反映了宋代哪些经济信息?(不少于三条)
材料三:
年代 | 顺治8年 | 康熙39年 | 乾隆59年 |
人口数量 | 0.7亿 | 1.5亿 | 3.13亿 |
(3)指出材料三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
加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知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三随着北宋的建立和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北宋灭亡后,又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为唐太宗赢得了怎样的称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被称作什么,并举两例说明唐朝与西藏地区友好往来的史实。
(3)指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开始于哪一朝代设立的哪一机构。
(4)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出现了先战后和的民族关系。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战与和”的史实各一例。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知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三随着北宋的建立和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北宋灭亡后,又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为唐太宗赢得了怎样的称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被称作什么,并举两例说明唐朝与西藏地区友好往来的史实。
(3)指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开始于哪一朝代设立的哪一机构。
(4)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出现了先战后和的民族关系。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战与和”的史实各一例。
2.选择题- (共18题)
6.
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 )
A.石守信 | B.赵光义 | C.赵普 | D.赵匡胤 |
11.
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2.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
13.
古代有一首军歌"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该军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
B.文天样抗元 |
C.康熙帝抗击沙俄 |
D.戚继光抗倭 |
14.
学完清朝史实后,某班同学在微博上发表评论,有同学说:“清朝的读书人简直没法活了,稍不留神,就因为写的诗或文章触犯皇帝而被抓起来。”他评论的是清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A.废除还相 |
B.文字狱 |
C.八股取士 |
D.禁书毁书 |
16.
施琅曾说:“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却关系着闽、广、江、渐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必将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水固边囿”。据此,康熙制定的对台措施是
A.设立澎湖巡检司 |
B.设置台湾府 |
C.设立都护府 |
D.设立台湾省 |
17.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A.注重考查诗赋 |
B.打破门第限制 |
C.采用八股取士 |
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
19.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这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哪一口号
A.“均田免赋” |
B.“替天行道” |
C.“洗涤朝廷” |
D.“高筑墙,广积粮” |
20.
“晋商北走边疆,东渡东瀛,南达南洋,开辟出一条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北越长城、蒙古,直达俄境西伯利亚、彼得堡及莫斯科的国际商道,由此步入了辉煌时期。到了清朝,晋商已成为国内势力最雄厚的商帮。辛亥革命后晋商几乎销声匿迹。”从材料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A.晋商经商的范围非常广 |
B.晋商开创了国际贸易获利巨大 |
C.晋商最牛的一个商业行当是票号 |
D.晋商贸易中枢是山西和河北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