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网络测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4849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20/3/3

1.选择题(共13题)

1.
下列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是中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是史论,二是政论。政论即“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如《六国论》。
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候、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积大小一样,必须服从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
C.“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始见于春秋时期,不同朝代称谓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郡,汉增加郡的数量,隋唐废郡设州,明清称府。
D.“六国”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因为都在崤山以东,也被称为“山东”六国。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与同销万古愁   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
B.愿长醉不愿醒   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言少钱   嗟尔远道之人胡乎来哉
D.将进酒,杯停   一夫当关,万夫
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挟太山以超北海 超:跳过
B.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刑:施加刑罚
C.欲辟土地,朝秦楚 朝:使……朝拜,名词用作使动词
D.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莅:临,这里指统治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张良出,要项伯
6.
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7.
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令张良留谢 度我至军中,公
B.公为我献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C.不如善遇之 击沛公于坐,杀之
D.谁为大王此计者    何辞
8.
对下列句子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因为)吾一日长乎尔B.毋吾以(因为)也
C.为国以(因为)礼,其言不让D.加之以(把)师旅
9.
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是
A.不推恩无以保妻子B.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C.商贾皆欲于王之市D.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怒而滥刑   不物喜,不以己悲
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
C.恩加,则思无因以谬赏  山峦为晴雪
D.将有作,思知止有安人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11.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B.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C.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D.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12.
下列四组句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思国之者,必积其德义 项王曰:“沛公在?”
B.仁者播其惠,者效其忠 明智而忠,宽厚而爱人
C.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不闻达于诸侯
D.文武并用,垂拱而   今水军八十万众
13.
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谨慎地在学校接受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B.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和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C.一百亩的田地,不要改变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D.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2.材料作文(共1题)

1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疫之时,很多标语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

乡间标语: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

街头标语:武汉人,不服输,疫情面前不低头。

你加油,我加油,战胜病毒有盼头。

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

日本援华物资标语: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盛唐•王昌龄)

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盛唐•日本大臣赠中国僧人语)

岂曰无衣,与子战友。(先秦《诗经•无衣》)

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智能,给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标语和日本人对传统中国诗文的运用,更给我们对于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带来诸多思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就此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自拟标题,不少于4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3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