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的历史人物让人津律乐道,走进历史,以史为鉴,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三艺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
——《宋史》
(1)材料一中“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什么?当时完成统一的皇帝是谁?从材料看,国家繁荣与开放的必要前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方略。唐太宗在位时期,唐朝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3)材料三中的“艺祖”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北宋的政治特点是什么?
(4)从以上三人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治国的智慧?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贯穿中国古代史的始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朝(宋)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宋)朱熹《朱子语类》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藩镇之弊”始于唐朝哪位皇帝? 当时爆发的典型事件是什么?
(2)为解决“藩镇之弊”,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老师设计了以下表格来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些治国方略,请你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目的 | 治国方略 | 积极影响 | 消极影响 |
收“兵”权 |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文臣统兵 | ________ | 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
收“财”权 | 设________收地方财赋 | 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 造成了地方官僚机构的臃肿 |
收“赏罚刑政”权 | 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设________分割知州的权力 | ________ |
材料二 元统治者为了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设置地方区域,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摘编自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3)材料二反映了元朝哪一项改革措施?当时为了加强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4)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概括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对我们的启示。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伟大的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七年级同学以“盛世繁荣的经济”为主题,探究唐宋经济的发展。请你参入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同学们搜集到材料一中唐朝发明和改进的农具图片,请你标明农具的名称。
(2)“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说明当时南方的江浙一带已经成为主要的粮食产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宋时期南方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我国是“瓷之国”,精美瓷器层出不迭,各具特色,制瓷技术不断更新。请写出唐朝制瓷技术创新的瓷器一例和兴起于北宋后发展为瓷都的制瓷业中心。
(4)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重要表现?并据此概括我国古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5)通过本次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代经济的繁荣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2.选择题- (共8题)
①‘送礼’指的是宋朝统治者缴纳的岁币
②‘送礼’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③宋朝皇帝向三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④‘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致命弱点之一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蒙古族统一中国 ![]() | B.金与南宋之战 ![]() | C.辽攻北宋之战 ![]() | D.金攻辽之战 |
A.他被宋高宗、秦桧等诬陷,蒙受冤屈 |
B.他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
C.他坚持的抗金斗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
D.他的抗金斗争,抵御了外来国家入侵 |
A.汉代长安 ![]() | B.唐代洛阳 ![]() | C.北宋东京 | D.元朝大都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