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贵池区2016--2017年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4841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7

1.判断题(共4题)

1.
唐朝灭亡后,南方地区出现了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后周,合称十国。( )
改正
2.
元政权建立后,相继灭掉了西夏和金。( )
改正:
3.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它归属中央管辖的标志是西域都护的设立。
4.
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徐光启的《天工开物》。( )
改正:

2.综合题(共3题)

5.
宋代是传统制瓷工艺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宋代五大名窑分别是:钧窑 、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

(1)图片中的三个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从上面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点?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根据以上图文介绍你能得出什么样的历史结论?
6.
左图右史一直是历史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方法。观察下列图片:
 
根据图片,请回答:
(1)判断图一是哪个朝代?
(2)判断图二中中原地区是哪个朝代?列举两个与之并存的政权。
(3)判断图三是哪个时期?是谁结束了这种局面?
(4)判断图四是哪个朝代?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7.
历史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为提升同学们的学科素养,汪老师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学案,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识别史料--寻找历史证据】
(1)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请你判断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只填序号)
①长城   ②抗日战争老兵的回忆录音   ③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  ④《史记》 ⑤民间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传说 ⑥国家图书馆历史档案
实物史料: ______
文献史料: ______
口述史料: ______
任务二【运用表格--归纳历史】
(2)完成下表中空白处内容的填写.
时期 项目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共同主题
隋唐时期
发明了新式灌溉工具______
丝织水平最高,_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唐朝商业繁荣,出现了繁华的大都市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后期经济的发展历程
_____时期
此时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__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福建的___是著名的造船中心
对外交通贸易发达, ⑥__开始用于航海并向外传播,促进了航海技术发展。
明清时期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并不断推广
_⑥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商品经济发达,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大的商帮,代表有晋商和__⑦__
 
任务三【分析数据--解释历史现象】
(3)解读如图数据,运用相关史实,回答问题.   (单位:万户)
区域 朝代
西汉元始二年
晋太康元年
唐天宝元年
宋元丰三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以上数据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任务四【构建联系—以史为鉴】
(4)根据材料,联系现实进行探究。
结合图片说明两图分别反映今天的什么节日,我们今天该如何看待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

3.选择题(共22题)

8.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这体现的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B.重武轻文政策C.重文轻武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
9.
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
A.社会动乱,战争频烦
B.城市发展,商业繁荣
C.中外交流日益增多
D.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10.
设置进士科、提高进士地位的朝代分别是(  )
A.隋朝北宋B.唐朝 北宋C.北宋  南宋D.唐朝 南宋
11.
下列四副“两宋多政权并立”示意图中,有错误的图有(  )个
A.1个B.2个C.3个D.4个
12.
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
A.转运使B.通判C.知州D.宰相
13.
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
A. 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 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 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 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14.

如图是家蚕发育过程各阶段的形态图,其先后顺序是(    )  

15.

如图是家蚕发育过程各阶段的形态图,其先后顺序是(    )  

16.
《马可•波罗行纪》记载的是马可波罗在中国元代的所见所闻.元代在图中的位置是(  )
A.①B.②C.③D.④
17.
下图是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的徽标,它的设计取材于我国古代

A. 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B. 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
C. 古典乐器战国编钟 D. 喷气式火箭的前身突火枪
18.
下图所示中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中央行政系统的简表中,属于明朝的是
A.
B.
C.
D.
19.
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相同之处有(  )
①起止点相同   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 ③都是为了抵御外国的侵略势力 ④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20.
“从汉代丝绸之路到明朝前期的对外友好交流,我国为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下面能佐证引文内容的历史人物有(  )
A.蒙恬、玄奘B.张骞、郑和C.鉴真、郑成功D.卫青、戚继光
21.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材料中作者认为(  )
A.八股取士方法笨拙B.秦朝焚书方法巧妙
C.秦明做法本质一致D.明制便于选拔人才
22.
2017鸡年来临,回看中国古典名著都不乏写鸡的情节。如一部名著的第七十六回:妙玉为黛玉、湘云中秋联诗续联,其中一联曰“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这部名著是(  )
A.《窦娥冤》B.《三国演义》C.《西游记》D.《红楼梦》
23.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一直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选项体现清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而采取的措施是(  )
A.文成公主入藏B.建立行省制度C.设立宣政院D.设置驻藏大臣
24.
小华找来《明朝特务机构探秘》、《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康雍乾三朝“文字狱”钩沉》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
A.浅议儒家学说的衰落B.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C.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D.清代封建官僚制度的强化
25.
(题文)某学习小组开展题为《明清时期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研究性学习,成员们搜集了以下素材,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6.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从左到右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D.君主权力的强化
27.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条件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B
目的
扩展对外贸易,增加政府收入
C
影响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D
地位
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A.A
B.B
C.C
D.D
28.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一套重要的政治制度,经过了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下列制度或机构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行省制度  ②八股取士 ③军机处 ④丞相制度。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④①②③D.②④③①
29.
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A.《大唐西域记》B.《金刚经》
C.《西游记》D.《史记》

4.填空题(共3题)

30.
宋元时期经济文化发展,民族融合得到加强。
(1)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_____加以管理。
(2)宋代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城市中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______________。
(3)元政府设置______________,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
(4)______________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的艺术
31.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帝王
(1)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人民称为“天可汗”。——
(2)他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把都城从应天迁到北京,并派遣郑和下西洋。——
(3)他建立元朝,结束了辽宋夏金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4)他在位期间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设置台湾府,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32.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之一:红海沿岸
B.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出发地点:刘家港
C.郑和下西洋第一次到达的地点:古里
D.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之一:非洲东海岸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4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