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3题)
2.综合题- (共3题)
4.
阅读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
材料一: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曰“……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材料三: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1)根据材料一,“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太祖接受了赵普的建议,是如何“夺其权”的?
(2)依据材料二,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什么意义?
(3)根据材料三,朱元璋为了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了哪一官职?
(4)材料四中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皇权,在政治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举一例)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
材料一: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曰“……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读元朝疆域图。
材料三: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1)根据材料一,“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太祖接受了赵普的建议,是如何“夺其权”的?
(2)依据材料二,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什么意义?
(3)根据材料三,朱元璋为了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了哪一官职?
(4)材料四中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皇权,在政治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举一例)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故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实行此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材料三:明初,明成祖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有哪些启示。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故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二:“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
(1)材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产生该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实行此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材料三:明初,明成祖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有哪些启示。
6.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 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支持下,平定了叛乱。接着,清朝设置了机构,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2)依据材料二,概况归纳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没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清朝在新疆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一:如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 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支持下,平定了叛乱。接着,清朝设置了机构,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1)归纳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人是我国那个民族的祖先?(2)依据材料二,概况归纳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没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清朝在新疆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重要意义?
3.选择题- (共17题)
7.
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A.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 |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
9.
下列关于北宋的叙述不正确的
A.北宋时期,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因而文化繁荣 |
B.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C.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不断发生战争与议和,民族交融加强 |
D.与金朝达成和议,划定两国边界 |
11.
南宋诗人陆游赋文:“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以下选项能佐证该文观点的是
A.民谚“苏湖熟,天下足” |
B.泉州出土南宋古船 |
C.曲辕犁的发明和使用 |
D.《天工开物》的面世 |
12.
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诗集 |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
C.北宋时期,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
D.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14.
“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成吉思汗》中,成吉思汗被牧人传扬的“恩德”是
A.建立元朝 |
B.统一蒙古 |
C.修筑长城 |
D.开发江南 |
15.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从(宋)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从根本上反映
A.君臣关系越来越紧张 |
B.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 |
C.等级制度严格 |
D.皇权不断强化 |
16.
下列著作与作者搭配正确的有
①《农政全书》﹣﹣徐光启
②《天工开物》﹣﹣宋应星
③《三国演义》﹣﹣罗贯中
④《水浒传》﹣﹣施耐庵
⑤《本草纲目》﹣﹣关汉卿
⑥《西游记》﹣﹣吴承恩
①《农政全书》﹣﹣徐光启
②《天工开物》﹣﹣宋应星
③《三国演义》﹣﹣罗贯中
④《水浒传》﹣﹣施耐庵
⑤《本草纲目》﹣﹣关汉卿
⑥《西游记》﹣﹣吴承恩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④⑤⑥ |
C.①②③④⑥ |
D.②③④⑤⑥ |
17.
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代表明清文化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点的是
A.《三国演义》和秦腔 |
B.《水浒传》和昆曲 |
C.《红楼梦》和京剧 |
D.《西游记》和汉调 |
18.
在苏州太仓,人们给明代名人“郑和”树了尊雕像、建了座纪念馆(如图),以表达我们对“郑和”的缅怀之情。我们主要缅怀“郑和”所做的事业,


A.促进了民族团结 |
B.取得了抗倭胜利 |
C.完成了祖国统一 |
D.加强了中外交流 |
21.
清朝前期,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其主要意义是( )
A.第一次把西藏和新疆地区纳入了中央政权版图 |
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和新疆地区的有效管理 |
C.打击了外来侵略,巩固了祖国的边防 |
D.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
22.
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史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B.明清的君主专制 |
C.浅议焚书坑儒 |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