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4839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31

1.连线题(共1题)

1.
将下列历史现象(事件)与相关人物连接起来。

2.判断题(共5题)

2.
隋文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3.
唐朝商业十分繁荣,都城洛阳规模宏伟,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
4.
1115年,党项族首领阿骨打正式建立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5.
徽调不断吸收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种新的剧种“昆曲”。
6.
徐光启的《天工开物》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3.综合题(共3题)

7.
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在不同朝代表现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年间,游牧民族盘踞华北地方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有60多个……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的原因。
材料二 限制外海船入口,严禁中国海船出口,放弃市舶税利收益,高价买进,贱价卖出,甚至无偿赠送,这是明代朝贡贸易与前代航海贸易不同的特色(郑和)忠心执行的朝贡贸易,由于长期贬价贱卖,无偿赠送,耗费巨大。“收货所出数十万,而所取曾不及一二。且钱出外国自昔有禁,今仍竭天下所有以与之,可谓失其宜矣。”可见赏赐开支疲于应付,致使国库枯竭,财政短绌,长此下去,终会导致明王朝的经济崩溃。

——杨火喜《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及其被停航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对外贸易的特点。
材料三  1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外族、外国或外国人)货物以通有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实行的外贸政策。结合所学分析该政策有何严重后果?
8.
一个民族的文化,沉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与此同时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了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在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众多的唐朝诗人中,诗歌“直面社会现实,通俗易懂”的诗人是谁?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哪部著作?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指南针何时开始应用于航海?分析火药和火器外传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明朝永乐年间,修建了比南京更为壮丽的北京宫殿。世界上的建筑师看过北京故宫以后,无一不发出赞美和惊叹。这一建筑早已达到最高的水平,将深沉的对自然的谦恭情怀与崇高的诗意组合起来,达到任何文化都难以超越的程度。它的组织方法、构图意念,绝不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管在技术上、艺术上,它都是继承了伟大的传统而来的。

——李允鉌《华夏意匠》

(3)根据材料三,以故宫为例,概括古代文化遗产的价值。
9.
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吐蕃传》

(1)写出唐太宗时期与吐蕃“和同为一家”的历史事件?并指出“和同为一家”在这一时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 某盟约规定:“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藏匿。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2)材料二出自哪一盟约?根据材料二指出该盟约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元朝建立以后,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时期中央与西藏的关系,指出元朝哪一机构的设置最能体现这一关系?
材料四  1761牟,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遭到沙俄政府的残酷镇压。在生死存亡之秋,首领渥巴锡等率部众于1770年10月发动了反抗沙俄的武装起义,他们高呼:“我们的子孙永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经长途跋涉,1771年东归祖国,受到了乾隆皇帝隆重接待和妥善安置。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参考书》

(4)根据材料四,分析土尔扈特部不远万里回归祖国的原因。
(5)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民族政策呈现的特点。

4.选择题(共28题)

10.
如图是东晋至隋唐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隋唐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11.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史学界称其为杰出的政治家,极具传奇色彩的女皇。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12.
唐朝时期新罗与中国往来频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
B.新罗采用唐朝科举制度
C.大量佛经由新罗流入中国
D.新罗派遣留学生来中国
13.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去年热播电视剧,剧中女主角盛明兰的父亲盛宏最初是在扬州做官,其职责是与守臣共同签书以裁决兵民、户口、赋役等事,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由此可知盛宏所任官职是
A.枢密使
B.通判
C.转运使
D.市舶使
14.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历史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首词的作者曾在郾城大败金军,他是
A.辛弃疾
B.戚继光
C.岳飞
D.苏东坡
15.
如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

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人口大量南迁
B.宋朝强化中央集权
C.苏杭生活富足
D.经济重心南移
16.
元朝建立了幅员空前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一统局面。元朝实现全国统一的时间是
A.1206年
B.1260年
C.1271年
D.1279年
17.
2018年3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台湾旅行法》,严重侵犯了中国利益,助长了台独势力。元朝时台湾正式归属中央,元朝管理台湾的机构是
A.枢密院
B.澎湖巡检司
C.御史台
D.台湾省
18.
下列关于《资治通鉴》的表述中,不确切的是
A.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叙述了夏朝到五代的历史
C.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D.主张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19.
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编订户籍
D.实现国家统一
20.
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④③②B.①②③④C.③④①②D.②③④①
21.
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以上材料表明宋朝( )。
A.商业繁荣B.重武轻文C.重文轻武D.重农抑商
22.
2018年成吉思汗查干苏鲁克大典于5月2日至9日在成吉思汗陵举行。下列关于成吉思汗的介绍中,不正确的是
A.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
B.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
C.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D.成吉思汗灭亡了金朝
23.
如下图内容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

A. 造纸术 B. 指南针 C. 造船技术 D. 活字印刷术
24.
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D.明清工商业繁荣
25.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其根本原因是
A.倭寇猖獗,外患严重
B.农民觉悟高,拥护起义军
C.经济发展,出现商帮
D.明末政治腐败,赋税沉重
26.
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
②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③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建立后金
④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A.③②①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③②
D.①②③④
27.
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全国性市场的出现
28.
下表反映的历史现象,主要得益于清朝前期
A.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环境的提高和改善
C.人口的流动性增强
D.医学的进步与发展
29.
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囚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一接见西方人的皇帝。”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
A.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西北边疆
B.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C.组织雅克萨反击战,抗击沙俄侵略
D.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30.
从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君主制发展的趋势是
A.君臣礼仪的规范
B.君主专制的削弱
C.君臣关系的融治
D.君主专制的强化
31.
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逮捕和处罚的特务机构是
①兵部
②锦衣卫
③东厂
④刑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2.
澳门自1999年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553年,在我国广东澳门攫取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A.荷兰B.西班牙C.葡萄牙D.日本
33.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统治政策时,认为它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称其危害“等于焚书”。他抨击的是
A. 设宣政院
B. 废除丞相
C. 八股取士
D. 设军机处
34.
下列对下图中相关的历史解释中,正确的有(  )

①图中“?”之处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 
②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应是安史之乱 
③藩镇割据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④黄巢农民起义推翻唐朝统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5.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36.
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7.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是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B.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C.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D.政权分立,但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5.填空题(共1题)

38.
将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填入题中空白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连线题:(1道)

    判断题:(5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8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