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上梅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4836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9

1.综合题(共3题)

1.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材料一中的行政系统确立于隋朝,经唐代进一步完善,它的名称叫什么?
材料二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李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耶?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冯梦龙《智囊全集》

(2)材料二中宋太祖是如何将赵普的“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变为现实的?
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部贰(副)之。而殿阁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它是如何解决相权与皇权之争这一问题的?
材料四: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上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4)材料四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对这一机构作一个简要的评价。
(5)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2.
处理好民族关系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试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体现这一政策的史实一例。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如图)。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的疆域有什么特点?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行政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3)观看材料二的图片,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是什么?元朝时民族融合空前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叫什么?
材料三:1761年,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举行反抗沙俄的起义,遭到军队的残酷镇压。在生死存亡之秋,首领渥巴锡等率部众于1770年10月再次发动了反抗沙俄的武装起义,他们高呼:“我们的子孙永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经长途跋涉,东归祖国。受到了乾隆皇帝隆重接待和妥善安置。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参考书)

(4)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皇帝对于少数民族的爱国义举一种怎样的态度?此外,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在处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上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又体现了哪几个方面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3.
唐宋、明、清时期,我国的对外政策一直在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的几件大事
人物
到达国家
内容
结果

天竺
西行取经
游历十几年,带回许多佛经

日本
六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1)结合所学知识,表中①②处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材料一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角。

——费正清的《中国传统与变革》

(2)材料二中说“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代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哪个?
材料三: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未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们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郑和下西洋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材料四: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下令关闭沿海基地口岸,只贸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并以《防夷规条》限制外国人在华活动。
(4)从材料四中可看出,清朝前期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朝至清朝,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

2.选择题(共23题)

4.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成了隋朝统一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开辟了丝绸之路
5.
唐玄宗统治后期,宠幸杨贵妃,重用奸臣宦官。唐朝的升平景象急转直下,爆发了大规模动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场动乱是指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朱温建立后梁
D.陈桥驿兵变
6.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下列各项中,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灭亡南宋
D.行汉法
7.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被人们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杜牧
8.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是(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9.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下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意图是(  )
A.B.
C.D.
10.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最终完成于
A.唐朝B.南宋
C.元朝D.明朝
11.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
12.
岳飞的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匈奴”指的是:
A. 匈奴统治者    B. 女真统治者    C. 契丹统治者    D. 党项统治者
13.
河南省开封市西北处,有一个5A级风景区——清明上河园。那里有一片建筑高挂“瓦子”的标志,瓦子在北宋是
A. 专供演出的圈子
B. 小商贩摆摊的地方
C. 穷苦艺人卖艺的地方
D. 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14.
“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A.雕版印刷术
B.火药的使用
C.指南针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
15.
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代表作是
A. 《窦娥冤》   B. 《西厢记》
C. 《牡丹亭》   D. 《桃花扇》
16.暑假期间,曲阜的小红到沿海某城市旅游,她发现当地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并绘制如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7.暑假期间,曲阜的小红到沿海某城市旅游,她发现当地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并绘制如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
清朝时,有一位考官因出了一首“维民所止”的题目(清朝统治者认为他暗指“雍正无头”)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实行八股取士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大兴文字狱
D.提倡言论自由
19.
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的长达2460字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著名的状元卷。该状元卷的内容肯定涉及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孙子兵法》
C.唐诗、宋词
D.“四书”“五经”
20.
下列内容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下册时整理的部分笔记。其学习的主题是
①元末明初,日本海盗,武士勾结不法商人,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走私,劫掠。
②台州九战九捷,其本扫除了浙江沿海的倭患。
A.岳飞抗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吴三桂降清
21.
把女真改族名为满洲,把后金改国号为清的人物是
A.李自成
B.努尔哈赤
C.皇太极
D.吴三桂
22.
清朝初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出现了手工业工场
C.推广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D.人口的快速增长
23.
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中国人开始吃上用自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制成的美食最早应在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24.
有这样一部作品,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它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这部作品是()
A. 《红楼梦》   B. 《三国演义》
C. 《水浒传》   D. 《西游记》
25.
观察下图所示的“举子看榜”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26.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