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河南省方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4640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19题)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春天的脚步近了,大草原上的冰雪渐渐  成了朵朵白色的“大蘑菇”,煞是壮观。
②人与人之间要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和谐相处,那么加强彼此  是非常重要的。
③每天天还没亮,位于城郊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就    起来,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A.溶化、沟通、喧哗B.溶化、勾通、喧闹
C.融化、勾通、喧哗D.融化、沟通、喧闹
2.

在M市环保部门推动下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经实地考察本市雾霾和水污染情况,向市政府提交了空气和水污染治理建议,得到市政府的采纳。该环保组织的做法(   )

①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②保障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

③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④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

3.

在M市环保部门推动下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经实地考察本市雾霾和水污染情况,向市政府提交了空气和水污染治理建议,得到市政府的采纳。该环保组织的做法(   )

①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②保障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

③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④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

4.
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与郑人②太子之 ③封之 ④素留侯张良
⑤臣之 ⑥芷阳间行 ⑦缒而出 ⑧使使以大王
A.①⑥\②\③⑦\④\⑤⑧B.①⑥⑧\②④⑤\③⑦
C.①⑥⑧\②⑤\③⑦\④D.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5.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颓(pǐ)百(kě)忸(niē)衣(bō)图穷匕(xiàn)
B.(jī)踞睚(zì)必报长(gāo) (bǐ )人厚(wèi)秦王
C.(zhēn)目(lǔ)力粗(cāo)彳(chù)持匕(zhèn)之
D.青(xìng) 参(chéng)被八(chuāng) 慰(jí) 浪(è)飞舟
6.{#blank#}1{#/blank#}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
7.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中,我们的身体上也带有静电。
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 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 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 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 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 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 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①⑥②④③B.⑤⑥①④③②
C.⑥④③②①⑤D.⑥②③①④⑤
9.

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


10.凤仙花的种子又小又轻,所以它是靠风力传播的。
11.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电器元件。
12.导体就是金属,金属都是导体。
13.遇到电器着火,不能用手去拔插头,应先切断电源,再用绝缘物体将插头拔掉。
14.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八创(受)持千金之资物(钱币)
B.刑人如恐不(尽)沛公则车骑(放弃)
C.窃大王不取也(替)失其所(结交)
D.引其匕首秦王(掷击)大礼不辞小(让步)
15.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电压是{#blank#}1{#/blank#} V交流电。
16.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电压是{#blank#}1{#/blank#} V交流电。
17.
下列加点字都属通假字的一组是()
A.厚遗秦王宠臣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卒起不意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距关,毋内诸侯进兵北略地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8.由{#blank#}1{#/blank#} 、{#blank#}2{#/blank#}、{#blank#}3{#/blank#} 和 {#blank#}4{#/blank#}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做完全花。
19.
对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大王来何操 ④何厌之有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句子默写(共1题)

20.
根据课文填出下面名篇名句的上下句。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2)在雨的哀曲里, ,消散了,甚至她的 。(戴望舒《雨巷》)
(3)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4)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
(6)今者项庄拔剑舞, 。(司马迁《史记》)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2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6分】
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大半,而诸侯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城父、舒、六等为地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君王能自陈以东海傅 : 靠近,迫近
B.楚兵食尽罢:通“疲”,疲惫
C.歌数阕,美人之和:应和
D.以舒屠六,九江兵举:“尽”的意思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良足智多谋的一组是【3分】( )
①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②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
③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④大司马周殷叛楚
⑤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⑥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③④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祈,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良献计,如果合力击楚,打败楚军之后,从陈县往东至海滨一带地方给彭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方给韩信,终于使彭越、韩信出兵击楚。
B.项王与汉王订立和约后,就带上队伍回去了,但是汉王接受了张良等人的计谋,言而无信,又发动了战争,最终使项羽陷入绝境。
C.本文巧于构思,善于将复杂的事件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激烈的军事冲突中,插入情意缠绵的悲歌别姬一段,使情节发展急徐有致,节奏疏密相间成趣。
D.霸王别姬时,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军情何等急迫!而司马迁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表现出项羽英雄末路、深情无奈的侠骨柔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4分)
⑵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22.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题。【10分】
说《易水歌》①
林庚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②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的感情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更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萧萧”二字诗中常见。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③。”“风萧萧”三字所以自然带起了一片高秋之意。古人说“登山临水兮送将归④”,而这里说:“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它们之间似乎是一个对照,又似乎是一个解释,我们不便说它究竟是什么,但我们却寻出了另外的一些诗句。这里我们首先记得那“明月照积雪”的辽阔。
“明月照积雪⑤”,清洁而寒冷,所谓“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易水歌》点出了寒字,谢诗没有点出,但都因其寒而高,因其高而更多情致。杜诗说“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啸为什么要哀,我们自然无可解释。然而我们不见那“朔风劲且哀”吗?朔风是北风,它自然要刚劲无比,但这个哀字却正是这诗的传神之处。那么壮士这一去又岂可还乎?一去正是写一个劲字,不复还岂不又是一个哀字?天下巧合之事必有一个道理,何况都是名句,何况又各不相关。各不相关而有一个更深的一致,这便是艺术的普遍性。我们每当秋原辽阔,寒水明净,独立在风声萧萧之中,即使我们并非壮士,也必有壮士的胸怀,所以这诗便离开了荆轲而存在。它虽是荆轲说出来的,却属于每一个人。“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⑥”,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这一点相知,我们人与自然间的一点相得,这之间似乎可以说,又似乎不可以说,然而它却把我们的心灵带到了一个更辽阔的世界去。那广漠的原野乃是生命之所自来,我们在狭小的人生中早已把它忘记,在文艺上乃又认识了它,我们生命虽然短暂,在这里却有了永生的意味。
专诸⑦刺吴王,身死而功成,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然而我们久已忘掉了专诸,而在赞美着荆轲。士固不可以成败论,而我们之更怀念荆轲,岂不正因为这短短的诗吗?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
注释:
①选自《唐诗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②[荆轲(?—前227年)]战国卫人(今河南北部)。称荆卿,③[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汉《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中句子。④[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楚辞·九辨》中的句子。⑤[明月照积雪」南朝·谢灵运《岁暮》中的诗句。⑥[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⑦[专诸(?—前515)]春秋时吴国堂邑人。吴公子光(阖闾)阴谋刺杀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荐专诸于光。僚十二年,光具酒请僚,专诸置匕首于鱼腹中,乘进献时刺僚,立死。专诸为僚之随从所杀。公子光遂自立为王。事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小题1】填空并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指代的内容:
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2分)
“这”指代的内容是
【小题2】读毕此文,想一想,《易水歌》中的短短两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绝唱?本文对你鉴赏诗词的方法有何启示?(4分)
【小题3】谈谈你对“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这句话的理解。(4分)

5.语言表达(共3题)

23.
将下列语段改写成为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更让我喜欢,也喜欢大自然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膨更让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人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
改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按照要求续写句子。
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②使“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
③语意连贯。【6分】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毕竟是_______,希望才是__________;回忆毕竟是___________,希望才是
25.
为下面一段话拟一个概括性的标题。(3分,不超过18个字)
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可以看到,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真”发展为更加执着的“痴”,“痴于情”是他人格构成中的基础,并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痴男痴女的形象;其次,蒲松龄使魏晋风流自我层面的“狂”具有了审美的浓厚意味,以高尚的自我精神傲视一切不合理的世态人情,通过《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狂生的形象;最后,对魏晋风流超我层面的旷达自然,蒲松龄又通过笔下的人物为其理想的境界加入了和谐浪漫、平凡而又超凡的爱情因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9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