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一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3课张衡传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45209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20/3/20

1.选择题(共8题)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与。交往
B.连公府不就  辟:召
C.京师学者咸怪其无     征:应验
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合契:融洽
2.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妙璇机之正(尽:形容词用作名词,全部)
B.安帝雅闻衡术学(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善于)
C.天下承平日久(时:名词用作状语,当时)
D.大将军邓骘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3.
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
D.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4.
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精铜铸成B.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验之D.乃作《思玄赋》宣寄情志
5.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D.覆盖周密无际
6.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各色人等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C.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D.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昨天是本市35年来最冷的一天,曹安公路上,数十辆30吨级的运菜车辆排成长队,项背相望,一眼望不到头。
下车伊始的老杨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倦,没有回家歇歇脚,就兴冲冲地把从市场上买回来的菜籽种到地里去了。
③中国将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掌握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建设中国独立自主的空间站,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让科学家们蠢蠢欲动
④在这场矿难中,尽管被困在井下的33名矿工年龄不一,性格各异,但他们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等待救援的井下时光。
⑤11月30日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令人喜不自胜
⑥文代会上,作家曹文轩提出,中国作家缺乏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作品中故事情节、结构大都如出一辙
A.①⑤⑥B.③④⑤C.④⑤⑥D.②④⑥
8.
下列戏曲唱词与所给历史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剧《甘露寺》:“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关羽)
B.昆曲《长生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大古里凄凉满眼对江山。我只待拨繁弦传幽怨,翻别调写愁烦,慢慢地把天宝当年遗事弹。”(李世民)
C.秦腔《长坂坡》:“四弟与我讲一遍,怀抱婴儿泪不干。儿的母为你把命断,累得你叔父苦无边。恨不得把儿摔当面。”(刘备)
D.京剧《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虞姬)

2.文言文阅读(共2题)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顺帝末,为侍御史。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日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暠、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属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闻暠卒,举国伤惜。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暠慷慨,好立功立事     素:朴素
B.冀由是怒于暠  衔:怀着
C.吏人阙请留之  诣:到。去
D.会匈奴并凉二州 寇:侵略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
B.暠乃手剑当车/日/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
C.暠乃手剑当车/日/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
D.暠乃手剑当车/日/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官名,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位次于太师。后多为赠官、加衔之用,无实权。
B.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C.顺帝:是东汉皇帝刘保的谧号。谥号或一字,或两字,是人死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
D.薨:一种对死的称呼。《礼记·曲礼》记载,皇帝死称为崩,诸侯死称为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种属“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①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②暠乃手剑当车③宣恩远夷,开晓殊俗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⑥暑乃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B.①④⑤C.③④⑤D.③⑤⑥
【小题5】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暠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暠担任刺史敢作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属,种暠被免官。
C.种暠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后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百姓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暠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诚心安抚边境各部,最终使各部都愿意归服汉朝,边地于是平安无事。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2)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循,字德遵,泰和人。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习朝廷典故。帝幸北京,命取秘阁书诣行在,遂留侍焉。

洪熙元年,进侍讲。宣德初,受命直南宫,日承顾问。赐第玉河桥西,巡幸未尝不从。进侍讲学士。正统元年,兼经筵官。久之,进翰林院学士。九年,入文渊阁,典机务。

初,廷议天下吏民建言章奏,皆三杨主之。至是荣、士奇已卒,循及曹鼐、马愉在内阁,礼部援故事请。帝以杨溥老,宜优闲,令循等预议。明年,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土木之变(注),人心汹惧。循居中,所言多采纳。进户部尚书,兼职如故。也先犯京师,请敕各边精骑入卫,驰檄回番以疑敌。帝皆从其计。

景泰二年,以葬妻与乡人争墓地,为前后巡按御史所不直,循辄讦奏。给事中林聪等极论循罪。帝是聪言,而置循不问。循本以才望显,及是素誉隳焉

二年十二月,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加兼太子太傅。寻以太子令旨赐百官银帛。逾月,帝复赐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如故。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帝亦不罪。

英宗复位,于谦、王文死,杖循百,戍铁岭卫。

循在宣德时,御史张楷献诗忤旨。循曰“彼亦忠爱也”,遂得释。御史陈祚上疏,触帝怒,循婉为解,得不死。景帝朝,尝集古帝王行事,名《勤政要典》,上之。河南江北大雪,麦苗死,请发帑市麦种给贫民。因事进言,多足采者。

亨等既败,循自贬所上书自讼,言: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而亨等侥幸一时,计不出此,卒皆自取祸败。臣服事累叶,曾着微劳,实为所挤,惟陛下怜察。”诏释为民,一年卒。成化中,于谦事雪,循子引例请恤,乃复官赐祭。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明英宗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于土木堡大败明军,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史称“土木之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B.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C.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D.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遵,陈循的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和字都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
B.翰林院,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历代能人院者都是当时饱学之儒,年轻后进则至少要进士资格才能入内。
C.礼部,古代官署,掌管礼乐、祭祀、接待外宾等事务。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礼乐教化,其地位不可谓不高。
D.进,指升官。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如“拜、授、除”是授予官职,“谪、迁谪、左迁”是降官,“罢、黜、夺、免”是解除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木之变”后,朝中人心恐惧,陈循的进言大都合乎情理,多被采纳,被升为户部尚书。后来,陈循的儿子等人被弹劾,皇帝也未追究他们的罪过。
B.陈循体察民情,为民排忧解难。当时黄河南岸和长江北岸下大雪,麦苗被冻死,他请求拨库银买麦种给贫民。
C.陈循为官比较清正,乐于助人。御史张楷献诗惹怒了皇帝,多亏陈循为他求情才被释放。御史陈祚上奏章触怒了皇帝,也是陈循为他解释,才使他未被处死。
D.明英宗复位后,于谦、王文等被杀,陈循被处以杖刑一百。后来石亨等人的阴谋败露,陈循从贬谪地上书申述,于谦的事终于真相大白,之后他才被释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是聪言,而置循不问。循本以才望显,及是素誉隳焉。
(2)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加兼太子太傅。

3.语言表达(共1题)

11.
下面是某学生给校园文学社的一封应聘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三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校园文学社是同学们自己的社团,举办的活动很有意义,主办刊物丰富多彩,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作为一名学生,我对文学很有造诣,读初中时曾在校刊,上发表过几篇作品。因此我决定加入贵社,贵社若接受我的申请,将是贵社的荣耀,我会积极参与贵社组织的各项活动,多投稿件的。请批准我的请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文言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