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循,字德遵,泰和人。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习朝廷典故。帝幸北京,命取秘阁书诣行在,遂留侍焉。

洪熙元年,进侍讲。宣德初,受命直南宫,日承顾问。赐第玉河桥西,巡幸未尝不从。进侍讲学士。正统元年,兼经筵官。久之,进翰林院学士。九年,入文渊阁,典机务。

初,廷议天下吏民建言章奏,皆三杨主之。至是荣、士奇已卒,循及曹鼐、马愉在内阁,礼部援故事请。帝以杨溥老,宜优闲,令循等预议。明年,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土木之变(注),人心汹惧。循居中,所言多采纳。进户部尚书,兼职如故。也先犯京师,请敕各边精骑入卫,驰檄回番以疑敌。帝皆从其计。

景泰二年,以葬妻与乡人争墓地,为前后巡按御史所不直,循辄讦奏。给事中林聪等极论循罪。帝是聪言,而置循不问。循本以才望显,及是素誉隳焉

二年十二月,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加兼太子太傅。寻以太子令旨赐百官银帛。逾月,帝复赐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如故。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帝亦不罪。

英宗复位,于谦、王文死,杖循百,戍铁岭卫。

循在宣德时,御史张楷献诗忤旨。循曰“彼亦忠爱也”,遂得释。御史陈祚上疏,触帝怒,循婉为解,得不死。景帝朝,尝集古帝王行事,名《勤政要典》,上之。河南江北大雪,麦苗死,请发帑市麦种给贫民。因事进言,多足采者。

亨等既败,循自贬所上书自讼,言: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而亨等侥幸一时,计不出此,卒皆自取祸败。臣服事累叶,曾着微劳,实为所挤,惟陛下怜察。”诏释为民,一年卒。成化中,于谦事雪,循子引例请恤,乃复官赐祭。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明英宗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于土木堡大败明军,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史称“土木之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B.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C.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D.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遵,陈循的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和字都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
B.翰林院,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历代能人院者都是当时饱学之儒,年轻后进则至少要进士资格才能入内。
C.礼部,古代官署,掌管礼乐、祭祀、接待外宾等事务。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礼乐教化,其地位不可谓不高。
D.进,指升官。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如“拜、授、除”是授予官职,“谪、迁谪、左迁”是降官,“罢、黜、夺、免”是解除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木之变”后,朝中人心恐惧,陈循的进言大都合乎情理,多被采纳,被升为户部尚书。后来,陈循的儿子等人被弹劾,皇帝也未追究他们的罪过。
B.陈循体察民情,为民排忧解难。当时黄河南岸和长江北岸下大雪,麦苗被冻死,他请求拨库银买麦种给贫民。
C.陈循为官比较清正,乐于助人。御史张楷献诗惹怒了皇帝,多亏陈循为他求情才被释放。御史陈祚上奏章触怒了皇帝,也是陈循为他解释,才使他未被处死。
D.明英宗复位后,于谦、王文等被杀,陈循被处以杖刑一百。后来石亨等人的阴谋败露,陈循从贬谪地上书申述,于谦的事终于真相大白,之后他才被释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是聪言,而置循不问。循本以才望显,及是素誉隳焉。
(2)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加兼太子太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20 08:45: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潘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时已改宁越府,命知府王显宗开郡学,因以濂及叶仪为《五经》师。明年三月,以李善长荐,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濂亦首用文学受知,恒侍左右,备顾问。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实,量其中而奏之。甘露屡降,帝问灾祥之故。对曰:“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春秋》书异不书祥,为是故也。”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人过。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下礼部议,复其官,春秋祭葬所。正德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
B.《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
C.《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
D.《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剖符:剖分信符。汉朝封功臣时,将作为信物的符节,剖分为二,一分交给受封者保存。
B.五经:《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等五部经典。汉时订为五经,为儒家用以讲学的重要典籍。
C.《春秋左氏传》:也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所著的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
D.黍:黍是中国最早用于耕作的植物之一,也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为官谨慎,为人正直。茹太素上万言书惹皇上震怒,宋濂让皇帝心平气和。茹太素的意见才全都被采纳。
B.宋濂文风可与古代作者媲美。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
C.宋濂是明朝开国时期的著名文臣。宋濂很有才学,做官后以文学之长受到朱元璋的赏识,作为顾问随侍朱元璋左右。
D.宋濂为人孝顺父母。宋濂因举荐被授为翰林编修,但他以父母年老为由没有接受朝廷的任命,而到龙门山闭门著书。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德,字元升,霍州人,依舅氏占籍怀柔。崇祯四年进士。除滋阳知县。性刚介,清操绝俗,疾恶若仇。文震孟入都,德郊迎,执弟子礼,语刺温体仁,体仁闻而恨之。兖州知府增饷额,德固争,又尝捕治其牙爪吏。知府怒,谗于御史禹好善。好善,体仁客也,诬德贪虐,逮入京。滋阳民诣阙讼冤。震孟在阁,亦为之称枉。德道中具疏极论体仁罪,而震孟已被体仁挤而去之。好善再劾德,言其疏出震孟手,帝不之究。德母张伺体仁长安街,绕舆大骂,拾瓦砾掷之。体仁恚,疏闻于朝。诏五城御史驱逐,移德镇抚狱掠治,杖六十午门外,戍边。

德居戍所七年,用御史詹兆恒荐,起如皋知县。寻擢武库主事。以母老辞,不允,乃就道。至则上言:“年来中外多故,居官者爵禄迷心,廉耻道丧。陛下御极十七年,何仗节死义之寥寥也!宋臣张栻有言:仗节死义之臣,当于犯颜谏诤中求之。夫犯颜谏诤何难在朝廷养之而已伸忠臣孝子于生前诛乱臣贼子于未死苟死敌者无功则媚敌者且无罪死贼者褒扬不亟则从贼者恬而不知畏也未几,城破,不知帝所在,旁皇厅事。已,趋至午门,见兵部尚书张缙彦自贼所出。德以头触缙彦胸,且詈之。俄闻帝崩,痛哭。持鸡酒奔东华门,奠梓宫于茶棚之下,触地流血。贼露刃胁之,不为动。奠毕归家,有妹年二十余未嫁,德顾之曰:“我死,汝何依?”妹曰:“兄死,妹请前。”

德称善,哭而视其缢。入别其母,哭尽哀,出而自缢。母见子女皆死,亦投缳死。

先是,怀柔城破,德父文桂遇害,家属尽没。妻刘在京,以征德赃急,忧悸死。至是,又阖门死难,惟幼子先寄友人家获存。赠德光禄卿,忠毅。

(节选自《明史·成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犯颜谏诤何难/在朝廷养之而已/伸忠臣孝子于生前/诛乱臣贼子于未死/苟死敌者/无功则媚敌者/且无罪死贼者褒扬不亟/则从贼者恬而不知畏也/
B.夫犯颜谏诤何难/在朝廷养之而已/伸忠臣孝子于生前/诛乱臣贼子于未死/苟死敌者无功/则媚敌者且无罪/死贼者褒扬不亟/则从贼者恬而不知畏也/
C.夫犯颜谏诤何难/在朝廷养之/而已伸忠臣孝子于生前/诛乱臣贼子于未死/苟死敌者无功/则媚敌者/且无罪死贼者褒扬不亟/则从贼者恬而不知畏也/
D.夫犯颜谏诤何难/在朝廷养之/而已伸忠臣孝子于生前/诛乱臣贼子于未死/苟死敌者无功/则媚敌者/且无罪死贼者褒扬不亟/则从贼者恬而不知畏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自古以来一直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B.诣阙,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借指朝廷;“诣阙”则可指赴朝廷,也可指赴京城。
C.梓宫,梓,落叶乔木,宫,古时专指帝王的房屋;特指皇帝或皇后用梓木制成的棺材。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褒贬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德爱憎分明,疾恶如仇。他对文震孟很敬重,对温体仁却颇为憎恶,后被禹好善弹劾并被皇帝追究。
B.成德性格刚介,敢于直言。他向皇上进言,要改变鲜有臣子为节义而死的现状,就应当培养犯颜直谏之臣。
C.成德忠君爱国,临危不惧。皇帝驾崩后,他拿着鸡和酒奔向东华门祭奠,在祭奠的过程中,头撞在地上流出了鲜血。
D.成德关爱家人,重视亲情。尽管他做好了自杀的打算,但他依旧关心未嫁之妹在自己死后如何托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母张伺体仁长安街,绕舆大骂,拾瓦砾掷之。体仁恚,疏闻于朝。
(2)用御史詹兆恒荐,起如皋知县。寻擢武库主事。以母老辞,不允,乃就道。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寿,字本仁,其先新淦人。祖志弘,洪武间代兄戍辽东,遂籍宁远卫。寿少贫甚,得遗金,坐守至夜分,还其主。从乡人贺钦学,登成化八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视宣、大边防,劾去镇守中官不检者。又尝劾万贵妃兄弟及中官梁芳、僧继晓,系诏狱。得释,屡迁都给事中。

弘治元年,王恕为吏部,擢寿大理丞。刘吉憾恕,讽御史劾寿不习刑名,冀以罪恕。竟调寿南京光禄少卿,就转鸿胪卿。

十三年冬,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火筛①数盗边前镇巡官俱得罪去寿至蒐军实广间谍分布士马为十道使互相应援军势始振。明年,诸部大入,先以百余骑来诱。诸将请击之,寿不可。自出帐,拥数十骑,据胡床指麾饮食。寇望见,疑之,引去。诸道袭击,斩获甚多。朝廷方遣苗逵等重兵至,而寿已奏捷。孝宗嘉之,加录一等。逵欲乘胜捣巢。驻延绥久,战马三万匹日费刍菽不赀。寿请出牧近塞,就水草,众有难色。寿跨马先行,众皆从之,省费数十万。当战捷时,或劝注子弟名籍,寿日:“吾子弟不知弓槊,宁当与血战士同受赏哉?”竟不许。

十六年以右副都御史掌南院。正德初,刘瑾矫诏逮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寿抗章论救。谨怒,令致仕。寻坐延绥仓储亏损,罚米二千三百石、布千五百匹。贫不能偿,上章自诉。瑾廉知寿贫,特免之。中官廖堂镇陕西贪暴,杨一清以寿刚果,九年正月起抚其地。堂初奉诏制氈幄百六十间,贏金数万,将遗权幸。寿檄所司留备振,复戒谕堂勿假贡献名有所科取。堂怒,将倾之。寿四疏乞休,不得。堂爪牙数十辈散府县渔利,寿命捕之,皆逃归,气益沮。其秋,拜南京兵部侍郎,陕人号呼拥舆,移日不得行。逾年,乞骸骨,就进刑部尚书,致仕。

寿为给事中,言时政无隐,独不喜劾人,曰:“吾父戒吾勿作刑官,易枉人。言官枉人尤甚,吾不敢妄言也。”嘉靖改元,诏进一品阶,遣有司存问,时年八十有三。寿廉,历官四十年,无家可归。寓南京,所居不蔽风雨。其卒也,尚书李充嗣、府尹寇天叙为之敛。又数年,亲旧赙助,始得归葬新淦。

(节选自《明史·陈寿传》)

注①火筛:明朝时,一个北方的少数民族的首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火筛数盗边/前镇巡官俱得罪去/寿至蒐军/实广间谍/分布士马为十道/使互相应/援军势始振
B.火筛数盗边/前镇巡官俱得罪去/寿至/蒐军实/广间谍/分布士马为十道/使互相应援/军势始振
C.火筛数盗边前镇/巡官俱得罪去/寿至蒐军/实广间谍/分布士马为十道/使互相应援/军势始振
D.火筛数盗边前镇/巡官俱得罪去/寿至/蒐军实广/间谍分布/士马为十道/使互相应援/军势始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意为贡举的人才,始见于《礼记·王制》。明清科举考试乡试录取者为举人,会试录取者为贡士,殿试考中者为进士。
B.刑名:战国时以管仲、 李悝、商鞅、申不害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后人称为“刑名之学”,亦省作“刑名”,代指刑法。
C.乞休:自请辞去官职归家,类似的提法还有“丐闲”“乞骸骨”等。官府强制官员退休称为“勒休”。
D.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改元”是封建王朝的大事,年号一经确定,在同一皇帝在位期间便不可更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寿幼时就表现出高洁的品行。虽然家境贫困,但他仍然拾金不昧,执意等候很长时间,最终将财物还给了失主。
B.陈寿治军有谋略。敌寇大举进犯时,他先按兵不动,后巧设疑阵,获得大捷;他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到边塞附近放牧,节省了大量军费。
C.陈寿为人刚正。戴铣、薄彦徽等人被皇帝下旨逮捕时,陈寿直接上奏章解救;中官廖堂贪婪残暴,陈寿不畏权势,告诫廖堂不要借向朝廷进贡名义征收财物。
D.陈寿为官清廉。虽做官多年,但陈寿却无华屋。陈寿死后,他的家人也因贫无力将其归葬故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视宣、大边防,劾去镇守中官不检者。
(2)堂爪牙数十辈散府县渔利,寿命捕之,皆逃归,气益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潘蕃,字廷芳,崇德人。初冒钟姓,既显始复。成化二年举进士,授刑部主事。历郎中。云南镇守中官钱能为巡抚王恕所劾,诏蕃按,尽得其实。出为安庆知府,改郧阳。时府治初设,陕、洛流民毕聚。蕃悉心抚循皆成土著弘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兼提督松潘军务宣布威信蛮人畏服单车行松州莫敢犯。迁南京兵部右侍郎,就改刑部。
十四年进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帐下士旧不下万人,蕃汰之,才给使令而已。黎寇符南蛇乱海南,聚众数万。蕃令副使胡富调狼土兵讨斩之,平贼巢千二百余所。论功,进左都御史。已,又平归善剧贼古三仔、唐大鬓等。思恩知府岑濬与田州知府岑猛相仇杀,攻陷田州,猛穷乞援。蕃谕濬罢兵,不从,乃与镇守太监韦经、总兵官伏羌伯毛锐集兵十余万,分六哨讨之。濬死,传首军门,斩级四千七百,尽平其地。回军讨平南海县丰湖贼元祖。捷闻,玺书獉獉嘉劳。蕃奏,思恩宜设流官,猛构兵失地,宜降同知,俾还守旧土。兵部尚书刘大夏议,猛世济凶恶,不宜归旧治,请两府皆设流官,而降猛为千户,徙之福建。帝从之。正德改元獉獉之正月召为南京刑部尚书。逾年,致仕。
初,蕃去两广,岑猛据田州不肯徙,知府谢湖畏猛悍,亦逗遛。事闻,逮湖诏狱。湖委罪蕃及韦经、毛锐,经复委罪于尚书大夏。刘瑾方恶大夏,遂并逮四人。大夏以不从蕃言为罪,而蕃亦坐不能抚猛,俱谪戍肃州。后瑾诛,蕃以原官致仕。逾六年,卒。方蕃解官归,无屋,税他人宅居之。与乡人饮,露坐花下,醉则任所之。其风致如此。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蕃悉心/抚循皆成土著/弘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兼提督松潘军务/宣布威信/蛮人畏服/单车行/松州莫敢犯/
B.蕃悉心抚循/皆成土著/弘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兼提督松潘军务/宣布威信/蛮人畏服/单车行松州/莫敢犯/
C.蕃悉心/抚循皆成土著/弘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兼提督松潘军务/宣布威信/蛮人畏服/单车行松州/莫敢犯/
D.蕃悉心抚循/皆成土著/弘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兼提督松潘军务/宣布威信/蛮人畏服/单车行/松州莫敢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部,又称“秋官”“宪部”,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古代六部,负责审定各种法律及审核刑狱等。
B.玺书,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但在秦朝以后则专指皇帝的诏书。文中用的是后一个意思。
C.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而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元年。文中指改年号为“正德”。
D.致仕,指古代官员交还官职,即退休,辞职归家。《张衡传》中的“乞骸骨”“下车”也都是这个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蕃关爱百姓,精兵简政。他出任郧阳知府时,陕、洛流民聚集到此,他尽心安抚,让这些人成为当地人;部下将士不下万人,他却裁剪人员,仅够用罢了。
B.潘蕃平定叛乱,军功卓著。他先后平定了黎寇符南蛇,归善贼寇古三仔、唐大鬓,南海县丰湖贼寇元祖等人的叛乱,受到嘉奖。
C.潘蕃做事果断,思虑周全。当岑濬不听从他停止用兵的告诫时,他便集结重兵进行讨伐;在处置岑猛的问题上,他思虑周全提出的合理建议,被皇上采纳。
D.潘蕃晚年生活清贫,率性而为。他解职回家,无屋居住,只能租住他人的房屋;与人饮酒,露天坐在花下,喝醉后不管西东,任随走到哪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云南镇守中官钱能为巡抚王恕所劾,诏蕃按,尽得其实。
(2)大夏以不从蕃言为罪,而蕃亦坐不能抚猛,俱谪戍肃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颖敏,有权略。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①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②士,寻进礼部尚书。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文贞。

(选自《明史•徐阶传》,略有删改)

(注)①鐍(jué),锁闭。②青词,指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又称绿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
B.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
C.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
D.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酒,指古代由朝廷任命的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校长。
B.尚书,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汉以后地位渐高,唐始为六部的最高长官。
C.锦衣,即锦衣卫,兼管刑狱、缉捕、审问之事,明中叶后与东西厂并为特务组织。
D.谥号,对已故的皇帝、皇后、诸侯和大臣等按其生平事迹给予褒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阶聪慧有才,深受器重。自从考上进士后,先后兼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以及文渊阁大学士。
B.徐阶虚心谦卑,礼贤下士。在吏部任职时,屈尊礼遇下级官员,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情况,赢得朝野的敬重。
C.徐阶正直敢言,颇有见地。关于精汰京城卫戍部队、关于抵御倭寇的入侵,他所提的建议全都得到皇帝的采用。
D.徐阶机敏自保,谨小慎微。闻渊任吏部尚书时独断专权,他为避免矛盾主动调离;严嵩猜害同列,他小心应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
(2)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