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2.2神秘的数组练习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00076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单选题(共10题)

1.
五根小木棒,其长度分别为7,15,20,24,25,现将它们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2.
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木板,三边的平方和为1800cm2,则斜边长为(    )
A.30cmB.80cmC.90cmD.120cm
3.
如图,在△ABC中,三边a、b、c的大小关系是(    )
A.a<b<c B.c<a<b C.c<b<aD.b<a<c
4.
三角形三边之比分别为(1)(2)3:4:5(3)1:2:3(4)4:5:6,其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5.
若a、b、c为三角形三边,则下列各项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7,b=24,c=25B.a=5,b=13,c=12
C.a=1,b=2,c=3D.a=30,b=40,c=50
6.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6、8,那么它的最长边上的高为(   )
A.6B.8C.D.
7.
下列条件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
(1) ∠A+∠B=∠C; (2) ∠A:∠B:∠C=1:2:3;
(3) ∠A=90°-∠B; (4) ∠A=∠B=∠C;
A.1个B.2个C.3个D.4个
8.
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8,15,17 B.4,5,6C.5,8,10D.8,39,40
9.
下列三角形中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三边之比为5∶6∶7
B.三边满足关系a+b=c
C.三边之长为9、40、41
D.其中一边等于另一边的一半
10.
中,.则(    )
A.60B.30C.78D.

2.选择题(共8题)

11.

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红色的“红石”景观。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 000~4 000 米之间的谷地里。研究发现,此类红石上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是一种先锋植物,之后便为其他植物群落所取代。据此完成(1)~(3)题。

12.

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状分布。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及其挟带的泥沙和溶解的养分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示意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图完成(1)~(3)题。

13.

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4.洋葱肥大的鱗茎中含糖类、维生素及各种矿质元素等营养,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那么洋葱肥大的鱗茎中所含的糖是淀粉还是还原糖?某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研究报告.

Ⅰ实验目的:探究洋葱肥大的鱗茎中所含的糖是淀粉还是还原糖.

15.

焉耆马是我国古代西域名马,体型较小,善奔跑,耐力好,这些特征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海拔2800米处高山盆地,此盆地由三个“U”形谷组成。下图为“我国天山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6.

焉耆马是我国古代西域名马,体型较小,善奔跑,耐力好,这些特征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海拔2800米处高山盆地,此盆地由三个“U”形谷组成。下图为“我国天山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7.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微生物   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 ④一根枯木及其上所有生物

18.

干旱河谷上游地区的小叶灌丛与落叶阔叶林的混合交错带称为林树下线。某河流上游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干旱河谷小叶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云杉、冷杉林——高山灌丛、草甸。图中左图是该河流上游河谷林树下线海拔与坡向的关系及变化示意图,右图是该河流上游河谷聚落区与非聚落区坡度与林树下线最大海拔关系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3.填空题(共8题)

19.
若△ABC中,AB=13,AC=15,高AD=12,则BC的长是______.
20.
如图所示,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____步路(假设2步为1米),却踩伤了花草.
21.
利用图或图两个图形中的有关面积的等量关系都能证明数学中一个十分著名的定理,这个定理称为___________,该定理的结论其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
22.
如图,如下图,今年的冰雪灾害中,一棵大树在离地面3米处折断,树的顶端落在离树杆底部4米处,那么这棵树折断之前的高度是____________米.
23.
如图,在△ABC中,AB=12,AC=5,∠BAC=90º。若点P是BC的中点,则线段AP的长等于____;
若点P在直线BC上运动,设B、C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分别为B′、C′,则线段B′C′的长等于___。
24.
中,,则另一边________,面积为________,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
25.
以边长为的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为边作一正方形,则所作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
26.
如图,已知△ABC中,AB=5 cm,BC=12 cm,AC=13 cm,那么AC边上的中线BD的长为____________cm.

4.解答题(共2题)

27.
如图,一根旗杆的升旗的绳垂直落地后还剩余1米,若将绳子拉直,则绳端离旗杆底端的距离(BC)有5米.求旗杆的高度.
28.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一边长为,求底边上的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8道)

    填空题:(8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