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打造“森林天水”,城市绿化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
B.电视剧《长征》,以恢宏的气势、感人的细节,浓墨重彩地再现了红军远二万五千里到达陕北的风雨历程。 |
C.网络文学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
D.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被访者几乎都表示对民勤不甚了解,但都认为民勤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的县城。 |
B.2017年,由于国际关系结构性矛盾加剧并引发新危机的挑战,大国博弈加剧。 |
C.这场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利进入决赛阶段。 |
D.科学养生的要求之一是:饭后切忌不要剧烈运动。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孟子》《大学》《春秋》合称为“四书”。 |
B.莫泊桑,法国作家,其主要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
C.《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均是宋代的写景抒情散文。前者表达的是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远大抱负,后者表达的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
D.辑录了《阿长与<山海经>》《社戏》《藤野先生》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散文集。 |
2.文言文阅读- (共2题)
5.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解释加点字
(1)公将驰之 (2)小惠未徧
(3)公将鼓之 (4)望其旗靡
【小题3】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翻译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鲁庄公的“鄙”和“不鄙”?
【小题6】体现曹刿军事才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 B.惟长/堤一痕 |
C.是/非木柿 | D.夫/大国难测也 |
(1)公将驰之 (2)小惠未徧
(3)公将鼓之 (4)望其旗靡
【小题3】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
B.“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启下文的作用。 |
D.选文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 |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鲁庄公的“鄙”和“不鄙”?
【小题6】体现曹刿军事才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蹴尔而与之
【小题2】翻译句子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用“鱼”比喻__________,“熊掌”比喻___________,“甚于生者”指_______,“甚于死者”指_________。
【小题4】第一段作者从反面论述的句子是?
【小题5】“非独贤者有是心”一句中的“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蹴尔而与之
【小题2】翻译句子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用“鱼”比喻__________,“熊掌”比喻___________,“甚于生者”指_______,“甚于死者”指_________。
【小题4】第一段作者从反面论述的句子是?
【小题5】“非独贤者有是心”一句中的“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7.
(三)孔乙己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地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地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小题1】这段记叙的主要事件是( )
【小题2】画线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写了孔乙己被打断了腿,生活贫困且无法自理,因而“不成样子”。孔乙己被打断腿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乙己明明是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却说是“跌断,跌,跌……”可见,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是( )。
【小题3】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有什么作用?
【小题4】选文中几次写酒店的人对孔乙己“笑”,这有什么作用?
【小题5】掌柜的一再提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6】“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矛盾吗?为什么?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地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地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小题1】这段记叙的主要事件是( )
A.孔乙己被打折了腿。 | B.丁举人有钱有势。 |
C.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 | D.众人耻笑孔乙己。 |
A.做了坏事又不敢承认。 | B.彻底堕落。 |
C.面对丁举人的摧残,无力反抗,逆来顺受。 | D.迂腐、麻木,死爱面子。 |
【小题4】选文中几次写酒店的人对孔乙己“笑”,这有什么作用?
【小题5】掌柜的一再提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掌柜唯利是图,一心只想着钱。 |
B.担心孔乙己不能还他的钱。 |
C.含蓄地表现孔乙己的地位低下,全部身价还不如十九个钱。 |
D.表明孔乙己每况愈下,穷困潦倒。 |
4.作文- (共1题)
8.
(2016年中考浙江丽水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早上,小尤拉醒了。他看着窗外,太阳照耀着大地,天气很好。尤拉想做点事情。他坐下来想:假如妹妹掉进河里,我就去救她们!妹妹恰好走来了,央求说:“哥哥,带我去玩吧!”尤拉不耐烦地说:“走开,别打扰我,我正想着好事情呢!”妹妹受了委屈,不高兴地走开了。
尤拉又在想:假如家里的小狗掉进井里,我就把它捞起来。小狗恰好走过来,它摇摇尾巴,好像在说:“给我点水喝吧,小主人!”尤拉在它头上打了一下,骂道:“滚开,别打搅我想好事!”小狗夹着尾巴走掉了。
要求: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早上,小尤拉醒了。他看着窗外,太阳照耀着大地,天气很好。尤拉想做点事情。他坐下来想:假如妹妹掉进河里,我就去救她们!妹妹恰好走来了,央求说:“哥哥,带我去玩吧!”尤拉不耐烦地说:“走开,别打扰我,我正想着好事情呢!”妹妹受了委屈,不高兴地走开了。
尤拉又在想:假如家里的小狗掉进井里,我就把它捞起来。小狗恰好走过来,它摇摇尾巴,好像在说:“给我点水喝吧,小主人!”尤拉在它头上打了一下,骂道:“滚开,别打搅我想好事!”小狗夹着尾巴走掉了。
(选自奥谢耶娃《好事情》有改动)
上面这则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阐述观点。要求: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5.其他-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