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数学(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85665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单选题(共8题)

1.
在1,0,2,-3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A.1B.0C.2D.-3
2.
计算3a-2a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1 B. a
C. -a D. -5a
3.
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A.B.
C.D.
4.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A.B.C.D.
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则它的周长为()
A.17B.15C.13D.13或17
6.
在下列交通标志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B.C.D.
7.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10B.9C.8D.7
8.
如图,在▱ABCD中,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AC=BDB.AC⊥BDC.AB=CDD.AB=BC

2.选择题(共12题)

9.成都正全面加强人居环境建设,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实现这样的愿望,节能减排,使用新能源势在必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0.成都正全面加强人居环境建设,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实现这样的愿望,节能减排,使用新能源势在必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1.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2.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一些猜想并对猜想进行验证。

13.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一些猜想并对猜想进行验证。

14.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一些猜想并对猜想进行验证。

15.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16.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17.G20杭州峰会期间,晚会“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如图,远处的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这是因为{#blank#}1{#/blank#};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blank#}2{#/blank#}现象,成的是等大的{#blank#}3{#/blank#}(实/虚)像。

18.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将50L的水从40℃加热到沸点。求:
19.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将50L的水从40℃加热到沸点。求:
20.随州市广水一中物理老师程军涛在CCTV科技节目中展示了自制教具“用锡纸记录声音“,赢得了亿万观众的赞叹(如图).对着纸纸筒唱歌,纸筒底部的振针在移动的锡纸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刻痕从而记录下声音。复原声音时,振针经过刻痕带动纸筒振动发声重现歌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3.填空题(共3题)

21.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________.
22.
计算=_______;
23.
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BC=6,则DE=______;

4.解答题(共6题)

24.
计算:
25.
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26.
如图,在△ABC中,AB=AC,AD⊥BC点D,BC=10cm,AD=8cm,点P从点B出发,在线段BC上以每秒3cm的速度向点C匀速运动,与此同时,垂直于AD的直线m从底边BC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DA方向匀速平移,分别交AB、AC、AD于E、F、H,当点P到达点C时,点P与直线m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1)当t=2时,连接DE、DF,求证:四边形AEDF为菱形;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PEF的面积存在最大值,当△PEF的面积最大时,求线段BP的长;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PEF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刻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7.
如图,已知A,B(-1,2)是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图象的两个交点,AC⊥x轴于C,BD⊥y轴于D。
(1)根据图象直接回答:在第二象限内,当x取何值时,一次函数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
(2)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及m的值;
(3)P是线段AB上的一点,连接PC,PD,若△PCA和△PDB面积相等,求点P坐标。
28.
某高校学生会发现同学们就餐时剩余饭菜较多,浪费严重,于是准备在校内倡导“光盘行动”,让同学们珍惜粮食,为了让同学们理解这次活动的重要性,校学生会在某天午餐后,随机调查了部分同学这餐饭菜的剩余情况,并将结果统计后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统计图.

(1)这次被调查的同学共有 名;
(2)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校学生会通过数据分析,估计这次被调查的所有学生一餐浪费的食物可以供200人用一餐.据此估算,该校18000名学生一餐浪费的食物可供多少人食用一餐?
29.
如图,点D在△ABC的AB边上,且∠ACD=∠
A.

(1)作△BDC的平分线DE,交BC于点E(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在(1)的条件下,判断直线DE与直线AC的位置关系(不要求证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2道)

    填空题:(3道)

    解答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