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7.
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 (cm)与所挂的物体的质量x(kg)之间有下面的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x/kg | 0 | 1 | 2 | 3 | 4 | 5 |
y/cm | 10 | 10.5 | 11 | 11.5 | 12 | 12.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
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 cm |
C.物体质量每增加1 kg,弹簧长度y增加0.5 cm |
D.所挂物体质量为7 kg时,弹簧长度为13.5 cm |
2.填空题- (共8题)
10.
一辆汽车出发时邮箱内有油48升,出发后每行驶1 km耗油0.6升,如果设剩油量为y(升),行驶路程为x(km).则y与x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这辆汽车行驶35 km时,汽车剩油____升;当汽车剩油12升时,行驶了_______千米.
14.
把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折成如图那样,EF是折痕,若∠EFB=32°,则结论①∠C′EF=32°;②∠AEC=116°;③∠BFD=116°;④∠BGE=64°中,所有正确的结论序号有__________________.

3.解答题- (共8题)
18.
“珍重生命,注意安全!”同学们在上下学途中一定要注意骑车安全.小明骑单车上学,当他骑了一段时间,想起要买某本书,于是又折回到刚经过的新华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去学校,以下是他本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2)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 米;
(3)小明在书店停留了 分钟;
(4)本次上学途中,小明一共行驶了 米,一共用了 分钟;
(5)我们认为骑单车的速度超过300米/分钟就超越了安全限度.问:在整个上学的途中哪个时间段小明骑车速度最快,速度在安全限度内吗?

(1)图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2)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 米;
(3)小明在书店停留了 分钟;
(4)本次上学途中,小明一共行驶了 米,一共用了 分钟;
(5)我们认为骑单车的速度超过300米/分钟就超越了安全限度.问:在整个上学的途中哪个时间段小明骑车速度最快,速度在安全限度内吗?
19.
如图,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A、B、C三地,B、C两地相距15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
从B、C两地同时出发,沿公路始终匀速相向而行,分别驶往C、B两地. 甲、乙两车与A地的距离y1、y2(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请在如图中标出A地的位置,并写出相应的距离:AB= km,AC= km;
(2)在如图中求出甲车到达C地的时间a,并分别写出甲车到达A地之前y1与行驶时间x的关系式和甲车从A地离开到C地的y1与行驶时间x的关系式(不需要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甲、乙两车都配有对讲机,对讲机在15千米之内(含15千米)时能够互相通话,请问两车能用对讲机通话的时间共有多长?

从B、C两地同时出发,沿公路始终匀速相向而行,分别驶往C、B两地. 甲、乙两车与A地的距离y1、y2(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请在如图中标出A地的位置,并写出相应的距离:AB= km,AC= km;
(2)在如图中求出甲车到达C地的时间a,并分别写出甲车到达A地之前y1与行驶时间x的关系式和甲车从A地离开到C地的y1与行驶时间x的关系式(不需要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甲、乙两车都配有对讲机,对讲机在15千米之内(含15千米)时能够互相通话,请问两车能用对讲机通话的时间共有多长?


20.
如图,已知直线AB∥CD,∠A=∠C=100°,E、F在CD上,且满足∠DBF=∠ABD,BE平分∠CBF.
(1)直线AD与BC有何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2)求∠DBE的度数.
(3)若把AD左右平行移动,在平行移动AD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BEC=∠ADB?若存在,求出此时∠ADB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直线AD与BC有何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2)求∠DBE的度数.
(3)若把AD左右平行移动,在平行移动AD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BEC=∠ADB?若存在,求出此时∠ADB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
如图,EF∥AD,∠1=∠2,∠BAC=75°,将求∠AGD的过程填写完整.

解:∵EF∥AD
∴∠2=" ∠" ( )
又∵∠1=∠2
∴∠1=∠3( )
∴AB∥ ( )
∴∠BAC+ ∠ =180°( )
又∵∠BAC=75°
∴∠AGD= .

解:∵EF∥AD
∴∠2=" ∠" ( )
又∵∠1=∠2
∴∠1=∠3( )
∴AB∥ ( )
∴∠BAC+ ∠ =180°( )
又∵∠BAC=75°
∴∠AGD= .
22.
(1)如图 a,若 AB∥CD,点 P在 AB、CD外部,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
把下面的解答填上根据:
解:∠B=∠BPD+∠PDC.
理由:作PE∥AB
∵ AB∥CD ( )
∴AB∥CD∥PE ( )
∴∠B=∠BPE, ∠D=∠DPE ( )
∵∠BPE=∠BPD+∠DPE
∴∠B=∠BPD+∠PDC ( )
(2)若AB∥CD,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b,以上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3)在图 b中,将直线 AB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 CD于点 Q,如图 c,则∠BPD、∠B、∠D、∠BQD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


把下面的解答填上根据:
解:∠B=∠BPD+∠PDC.
理由:作PE∥AB
∵ AB∥CD ( )
∴AB∥CD∥PE ( )
∴∠B=∠BPE, ∠D=∠DPE ( )
∵∠BPE=∠BPD+∠DPE
∴∠B=∠BPD+∠PDC ( )
(2)若AB∥CD,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b,以上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3)在图 b中,将直线 AB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 CD于点 Q,如图 c,则∠BPD、∠B、∠D、∠BQD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填空题:(8道)
解答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