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裨益(bì) 战栗(lì) 聘请(pìn) 呕心沥血(lì) |
B.镌刻(juān) 腼腆(diǎn) 屹立(yì) 根深蒂固 (dì) |
C.哽咽(yàn) 祈祷(qí) 亘古(gèn) 锲而不舍(qiè) |
D.蹿出(cuān) 咫尺(zhǐ) 眸子(mó) 邪魔鬼祟(suì)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浓荫树下,水边垂钓,别有一番闲情逸致。 |
B.学习上,他总是锱铢必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 |
C.做人要有求真的精神,千万不能道听途说了一些消息就信以为真。 |
D.我们不禁要问,那些面对他人苦难心中仍然无动于衷的人,他们是否还有资格被称为人呢? |
3.
下列各组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他这一番指点,让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 |
B.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有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 |
C.四周天然隆起,形似看台,上上下下已经坐满了人,据说已达三万多。 |
D.我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 |
4.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B.一幅壁画终于诞生了!这是人类赠给南极的第一幅壁画吗? |
C.风再大,也要每天四次到后山观测所取数据(包括深夜12点),够辛苦的。 |
D.“对了,”他说,“用笔画也是一种敏锐的观察方式。”鼓励过后,他接着问,“好了,看到什么了?” |
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济南的冬天》这两篇散文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蔚蓝的王国》是一篇散文诗,作者是俄国的屠格涅夫。 |
B.《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 |
C.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两句写空间之无限,第三句写时间之绵长,第四句慨叹自己空有抱负却难遇明君。 |
D.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靠一个个细节立起来的,比如《安恩和奶牛》中的安恩、《卖白菜》中的母亲,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2.字词书写- (共1题)
6.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特古日克湖还没解冻,几只野鸭时而从深草里温暖的cháo(____)窝中走出来,在湖岸上pái(____)徊,为这草原特有的漫长的寒冷季节,低声唱着忧伤的yuàn(____)歌。这时,一轮圆月从东方冒出头来,向大地洒出土红色的光辉;山川、草原和沙漠沉浸在静mì(____)之中。
特古日克湖还没解冻,几只野鸭时而从深草里温暖的cháo(____)窝中走出来,在湖岸上pái(____)徊,为这草原特有的漫长的寒冷季节,低声唱着忧伤的yuàn(____)歌。这时,一轮圆月从东方冒出头来,向大地洒出土红色的光辉;山川、草原和沙漠沉浸在静mì(____)之中。
| | | | | | | | | | |
| | | | | | | |
3.诗歌鉴赏- (共1题)
7.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赤壁怀古 曹雪芹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①一炬②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注】①喧阗:声音大而杂。②一炬:一把火。指三江口周瑜纵火。
【小题1】有人认为,甲诗最后一句“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知好恶”,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请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2】甲乙两诗都借赤壁抒怀,但抒发的情感各有不同,请你分别赏析。
【甲】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赤壁怀古 曹雪芹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①一炬②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注】①喧阗:声音大而杂。②一炬:一把火。指三江口周瑜纵火。
【小题1】有人认为,甲诗最后一句“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知好恶”,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请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2】甲乙两诗都借赤壁抒怀,但抒发的情感各有不同,请你分别赏析。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8.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迂曲①,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②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③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袁山松《宜都记》)
注释:①纡曲:迂回曲折。②形容:形态。③践跻:登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略无阙处(____) (2)沿溯阻绝(____)
(3)属引凄异(____) (4)泠泠不绝(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以虫治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峡的水,但水的特点不尽相同,请指出不同之处。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迂曲①,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②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③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袁山松《宜都记》)
注释:①纡曲:迂回曲折。②形容:形态。③践跻:登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略无阙处(____) (2)沿溯阻绝(____)
(3)属引凄异(____) (4)泠泠不绝(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自非亭午夜分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刻舟求剑》) |
B.而两岸高山重障 拔山倒树而来 (《幼时记趣》) |
C.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贻以金钗 (《梵天寺木塔》) |
D.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其虫旧曾有之 (《以虫治虫》) |
(1)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以虫治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峡的水,但水的特点不尽相同,请指出不同之处。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到无力
丁立梅
①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
②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端上来的菜,投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芹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是鬼子进村,大扫荡了。的确有点像。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
③这次回家,母亲也是高兴地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看着这个笑,看着那个笑。我们的孩子,一齐叫她外婆,她不知怎么应答才好。摸摸这个的手,抚抚那个的脸。这是多么灿烂热闹的场景啊,它把一切的困厄苦痛,全都掩藏得不见踪影。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却因找一把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最后在窗台边找到了它。姐姐说,妈老了。
④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褶皱的核桃。
⑤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我跳进厨房要帮忙,母亲慌了,拦住,连连说:“快出去,别弄脏你的衣服。”我看看身上,银色外套,银色毛领子,的确是不经脏的。
⑥我继续坐到屋前晒太阳。阳光无限好,仿佛还是昔日的模样,温暖,无忧。却又不同了,因为我们都不是昔日的那一个了,一些现实无法回避:祖父卧床不起已好些时日,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有母亲。大冬天里,母亲双手浸在冰冷的河水里,给祖父洗弄脏的被褥。姐姐的孩子,好好的突然患了眼疾,视力急剧下降,去医院检查,竟是严重的青光眼。母亲愁得夜不成眠,逢人便问,孩子没了眼睛咋办呢?都快问成祥林嫂了,弟弟婚姻破裂,一个人形单影只地晃来晃去,母亲当着人面落泪不止,她不知道拿她这个儿子怎么办。母亲自己,也是多病多难的,贫血,多眩晕。
⑦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太阳当头照,我的孩子嚷饿,我去看饭熟了没。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的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
⑧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⑨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
【小题1】文中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小题2】分析划线句和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褶皱的核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品析加点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二段插叙了以往回母亲家拜年的温馨场景,似乎与全文基调不符,请问能否删去这一段?为什么?
【小题4】【甲】【乙】两个片段,题材都与“母亲”有关,请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异同。
【甲】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乙】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爱到无力
丁立梅
①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
②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端上来的菜,投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芹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是鬼子进村,大扫荡了。的确有点像。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
③这次回家,母亲也是高兴地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看着这个笑,看着那个笑。我们的孩子,一齐叫她外婆,她不知怎么应答才好。摸摸这个的手,抚抚那个的脸。这是多么灿烂热闹的场景啊,它把一切的困厄苦痛,全都掩藏得不见踪影。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却因找一把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最后在窗台边找到了它。姐姐说,妈老了。
④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褶皱的核桃。
⑤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我跳进厨房要帮忙,母亲慌了,拦住,连连说:“快出去,别弄脏你的衣服。”我看看身上,银色外套,银色毛领子,的确是不经脏的。
⑥我继续坐到屋前晒太阳。阳光无限好,仿佛还是昔日的模样,温暖,无忧。却又不同了,因为我们都不是昔日的那一个了,一些现实无法回避:祖父卧床不起已好些时日,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有母亲。大冬天里,母亲双手浸在冰冷的河水里,给祖父洗弄脏的被褥。姐姐的孩子,好好的突然患了眼疾,视力急剧下降,去医院检查,竟是严重的青光眼。母亲愁得夜不成眠,逢人便问,孩子没了眼睛咋办呢?都快问成祥林嫂了,弟弟婚姻破裂,一个人形单影只地晃来晃去,母亲当着人面落泪不止,她不知道拿她这个儿子怎么办。母亲自己,也是多病多难的,贫血,多眩晕。
⑦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太阳当头照,我的孩子嚷饿,我去看饭熟了没。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的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
⑧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⑨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
【小题1】文中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小题2】分析划线句和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褶皱的核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品析加点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二段插叙了以往回母亲家拜年的温馨场景,似乎与全文基调不符,请问能否删去这一段?为什么?
【小题4】【甲】【乙】两个片段,题材都与“母亲”有关,请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异同。
【甲】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乙】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0.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____年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20年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7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已于2014年退休,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已经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选自《天文爱好者》2011年第6期,略有删改)
【小题1】阅读第②段,思考:文中的“上述限制”是指什么?
【小题2】第③段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指出并分析作用。
【小题3】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赏析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得知哈勃望远镜退休时,有人说:“这屡修屡坏的老古董早该淘汰了。”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第四段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____年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20年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7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已于2014年退休,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已经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选自《天文爱好者》2011年第6期,略有删改)
【小题1】阅读第②段,思考:文中的“上述限制”是指什么?
【小题2】第③段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指出并分析作用。
【小题3】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赏析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得知哈勃望远镜退休时,有人说:“这屡修屡坏的老古董早该淘汰了。”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第四段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11.
语文实践活动。
亲爱的同学们,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珍品。其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积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那你有对对联文化了解多少呢?

(1)【图表阅读】某校文学社学生随机选择80名同学进行了对联创作情况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作了柱状图。请你仔细阅读左侧柱状图,并说说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句配对】
该文学社举办了古句新联活动,以古今文人的诗词曲赋中的佳句作为出句,来对对联。对好后一不小心弄乱了次序,你能帮他们整理一下吗?请将“黄蜂频扑秋千索”“红梅羞盼冬飞雪”“青山有意邀明月”三句填入合适的横线。
①____________________,绿柳悄思春沐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绿蚁难浇块垒心。
③____________________,绿绮无心抚柳风。(绿绮:古琴名。)
(3)【读书活动】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弘扬传统文化,也要广泛涉猎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这学期大家阅读了法国作家___________写的《小王子》一书,小王子来地球之前见到的最后一个人是________,这个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
亲爱的同学们,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珍品。其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积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那你有对对联文化了解多少呢?

(1)【图表阅读】某校文学社学生随机选择80名同学进行了对联创作情况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作了柱状图。请你仔细阅读左侧柱状图,并说说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句配对】
该文学社举办了古句新联活动,以古今文人的诗词曲赋中的佳句作为出句,来对对联。对好后一不小心弄乱了次序,你能帮他们整理一下吗?请将“黄蜂频扑秋千索”“红梅羞盼冬飞雪”“青山有意邀明月”三句填入合适的横线。
①____________________,绿柳悄思春沐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绿蚁难浇块垒心。
③____________________,绿绮无心抚柳风。(绿绮:古琴名。)
(3)【读书活动】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弘扬传统文化,也要广泛涉猎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这学期大家阅读了法国作家___________写的《小王子》一书,小王子来地球之前见到的最后一个人是________,这个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
7.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