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育才二中2018年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74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4/4

1.选择题(共4题)

1.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拆散cāi 脸颊jiá 归省xǐng 一拍即合jì
B.冗杂rǒng 嫉妒jì 哺育pǔ 回环曲折qū
C.绫纱líng 伫立chù    档案dàng 怏怏不乐yāng
D.狩猎shòu 蓬蒿hāo    恻隐cè 恪尽职守kè
2.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A.大扫除时有的同学扫地,有的同学擦玻璃,还有的同学在摆桌椅,总之是各得其所。
B.这节课有点儿难度,他实在是听不懂,于是周而复始地请教老师,直到弄懂为止。
C.提升自己能力的不二法门很简单,就是把科学的方法和有针对性的训练相结合。
D.读一本书刚开始时有不懂的地方是很正常的,只要静下心来读到后面通常就会豁然贯通。
3.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B.写到这里,我无比激动的心情,再也写不下去了。
C.治理好机动车尾气污染是改善深圳大气环境的关键。
D.《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富春江两岸初秋的山光水色,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4.
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我们的目光要放长远些,不能只看到眼前巴掌大的地方。”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作者的感悟是散文思想情感、意味情趣的本源,体现着作者的个性,也包含或暗示着时代社会的影响。
C.“要在西郊修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大家都很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树木将怎么办?”句中的问号使用不正确。
D.“在这个剧本里,哥哥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这句话的主干是“哥哥没有台词”。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小议“慎独”
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个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来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⑤“慎独” 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⑦“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⑧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个邮件,投递准确率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着,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⑨“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赖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侍奉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的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⑩“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者,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小题1】请从原文摘出能表现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
【小题2】文中第⑥段的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对文章结构有什么作用?
【小题3】文中第⑨段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小题4】你在慎独方面做得如何?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阐释。
6.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从“掌门人”到“看门人”
①一提起北京故官,人们的印象总是红墙黄瓦,一派皇家威严,然后心中会响起恢弘的《末代皇帝》配乐。没想到,“浓眉大眼的故宫也开始卖萌了,历代老祖宗居然演起了表情包;不仅如此,一部故宫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又成功俘获了爱挑国产片刺的文青的心。
②可你知道吗?相比如今人见人爱的“网红”故宫,6年前的它可成为过全民笑柄。因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小毛贼,居然可以突破这个博物院的森严壁垒,将现代高科技武装的防盗系统挑落马下。面对追回藏品、恩重如山的警方,故宫当家人感激涕零,紧锣密鼓地制作了锦旗送上门去——“捍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看得出,故宫,在那时,仅仅就是一个文化仓库。
③就在那个时候,58岁的单霁翔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新院长。一双老布鞋、蓝布裤子、白衬衫,他就这么上任了,先老老实实把故官走了一遍,最后数出来,故宫有9371间古建筑。这花掉他5个月的时间,磨破20多双老布鞋。600年来,把故宫这么走一遍的就单霁翔和助理两个人,他也被人称为“布鞋院长”。从此,在单霁翔的眼里,故官不再是一个帝皇生活过的宫殿,而是一座拥有者无穷珍宝的博物院。他能具体说出故宫文物的数量:1807558件,从百万精准到个位。
④故宫从来不缺观众,2012年,故宫的参观人数就突破1500万,成为世界上参观人流最大的博物馆。但单霁翔第一个提出要让观众看得舒心,而且还要有尊严。他开出32个售票窗口,保证观众能在3分钟内买到票,他又通过实名制购票、限流的办法,将故宫每日的人流量控制在8万。人山人海的故宫一去不复返。看得舒心,还要称心。进入故宫,要经过午门,中间那扇门,以前只有皇帝能走,后来开放给外宾贵客,一年用不到几次,1500万买票的观众,平时都走两侧的门。一次,一个东北老汉拽住单霁翔,说自己这辈子只来一次故官,也想“当皇帝”。单霁翔哭笑不得,但他觉得应该给所有观众自由选择的权力,于是就把中间那扇门开放了。“愿意当皇帝的当皇帝,愿意当大臣的当大臣。”现在观众可以自由从任意一个门进入故宫。
⑤让来参观的观众有了尊严,单霁翔觉得,也要还故宫文化尊严。“一个烟头也管,一个井盖也管,一块墙皮也管。”他在故宫砖石缝里抠出过1000多个香烟头。单霁翔提出整治目标:故宫不能有一片垃圾,屋顶不能有一根草。“英国的白金汉宫、法国的凡尔赛宫、日本的皇官,都不允许车辆穿行,这是一个文化尊严的问题!”但故宫太大了,那么多故宫工作人员怎么办?单霁翔规定,可以使用自行车和电瓶车,国宾甚至外国首脑也不例外。以前他们来参观故宫,都是警车开道,车队直接开进午门,视为一种礼遇。2013年4月法国总统奥朗德前来参观故宫。在单霁翔的坚持下,奥朗德在午门前下车参观。60多年的“外宾礼遇”,被单霁翔给取消了。
⑥毋庯置疑,故宫是中国的文化标签,超过180万件藏品,由1200栋建筑组成庞大古建筑群,每年超过1600万次人参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在他看来,这些都不重要。“你的馆舍宏大,可是70%不开放;你说藏品丰富,可是99%都看不到;你说观众数量庞大,可是绝大多数都目不斜视从前门走到后门。这样,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博物馆。”
⑦单霁翔决心要不断修缮、开放故宫,于是,故宫的开放面积不断扩大,从一开始的30%,开放至2016年的76%,2025年将增至85.02%。去年播出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更是吸引了大批粉丝。单霁翔知道,故宫的未来在年轻人身上。他为故宫打造了超过900种文创产品,也受到年轻网友的青睞和追捧。兼具艺术和实用的《故宫日历》带动了一股日历热,“给你的手机龙袍加身”、“抱朕牌抱枕、鳌拜-all buy……不过,这些“萌萌哒”的产品只是一小部分,单霁翔控制在所有文创产品的5%左右,除了年轻人,也要面对其他年龄层次研发。
⑧“文物在说话,要叫文物更多的说话,要叫文物和更多的世代对话。”最近,因为亮相《朗读者》,单霁翔被更多人知道。他在节目上朗诵了一首《至大无外》:“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微,来自天上由禁,是权利,来自于人,也施之于人。城,是这片连绵殿宇,在大地上的辉煌建设。”
⑨故宫,来自于人,单霁翔将它施于每一人。外界称他是故宫的“掌门人”,他说自己只是故官“看门人”:穿着这一双布鞋,揣一颗热爱故官的心,看护好9371间古建筑,看好1807558件藏品,把一个壮美的故宫,交给下一个600年。
【小题1】《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在青年人中引发追捧和热议,故宫保持对历史的敬畏也要创新,请简要概括单霁翔为故宫的变化做了哪些努力?
【小题2】请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没想到,“浓眉大眼的故宫也开始卖萌了,历代老祖宗居然演起了表情包。
【小题3】请分析第②段在全文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小题4】结合全文,为什么外界称单霁翔是故宫的“掌门人”,他却说自己只是故宫的“看门人”?
【小题5】故宫是中国的文化标签,你认为故宫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谈谈你的看法。

3.名著阅读(共1题)

7.
(题文)请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小题。
“我拿出小刀决意把船上的锚索割断,这样一来我脸上手上又中了二百多枝箭。接着我又拾起搭着铁钩的绳结,很方便地把五十艘最大的敌舰拖走了。”
【小题1】(小题1)以上片断节选自英国讽刺作家______________的著作《_____________》。
【小题2】(小题2)这篇小说的两个写作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文(共1题)

8.
个性鲜明的人,往往让人铭记于心,至今不忘。你生活中一定也遇到过这样的人,你与他们之间有怎样的交集,给你留下怎样值得铭记的心灵感悟?
请以“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为题作文。
(1)写作要求:①补全题目;②文章不少于600 字,不超过900字;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xx代替。
(2)书写要求:工整,美观,大方。

5.(共1题)

9.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而攻之而不胜:
②亲戚之:
③必先民:
④是以为国者: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含义。
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②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小题3】(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 (甲)(乙)两文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论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