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而攻之而不胜:
②亲戚之:
③必先民:
④是以为国者: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含义。
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②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小题3】(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 (甲)(乙)两文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论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更新时间:2018-04-04 11:10: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