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下册3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69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6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亘古(gèng) 污秽(huì) 嗥鸣(áo) 默契(qiè)
B.可汗(hàn) 燕山 (yàn) 疮疤 (chuàng)    掳去(lǚ)
C.震悚(sù) 踱步 (dù) 气氛(fēn) 郝叟(sōu)
D.哽咽 (gěng)    校对  (jiào)    疙瘩(dɑ) 劲头(jì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明朗心境忧郁险象迭生B.悠然藤椅抹杀忧柔寡断
C.洗澡信筒影碟莫名奇妙D.安顿楷油竭力张惶失措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他潜心研究,目不窥园,简直到了痴迷的境界
B.从这件事之后,他的态度一反既往,有了很大的改观。
C.作为中华儿女,要有气冲斗牛的气势才行。
D.这个歹徒被称作“地狱之手”,是当之无愧的。
4.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又是一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随州日报》社的记者、编辑们简直忙坏了。
B.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等各家学说。
C.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5.
(2016年中考贵州黔东南州卷)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月20日,黔东南州第九届运动会青少年组足球赛暨校园足球三级联赛开幕式在榕江举行。
B.在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中,专门开辟了“走进经典名著”、“我与文学巨匠对话”等专题栏目。
C.“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一个多地点、多赛段、三日赛程的超长跑国际挑战赛之一。
D.凯里市2016年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全面实施“十百千万计划”,加快推动电子商务。
6.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小欧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问道:“奶奶,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B.下楼时,小龙被别人踩了一下,生气地说:“你走路不长眼睛呀,差点把我踩伤了!”
C.小红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
D.张老师找小雄到办公室谈话,小雄说:“有什么话赶紧说,我还得回去写作业呢!”
7.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子顺序是(   )

清晨,醒来的峡江抹去一脸倦容,伸伸懒腰打个哈欠,

①停下来的江雾,一眼看上去如同晒场上铺的新棉,白花花耀人眼目。
②江面骤然升起一层江雾。
③江雾上涨到一定高度便收住了脚步。
④随着将水流动,江雾由淡变浓,转眼间像潮水似的上涨起来。
A.②④③①B.①③④②C.②④①③D.①③②④

2.文言文阅读(共2题)

8.
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上供米:给朝廷供奉上缴的粮食。②赐度僧牒: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③粜常平米:出售常平仓的米。④裒羡缗得二千: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 ⑤发橐:拿出自己囊中。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 母许之否乎(___________) ②易米以救饥者(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小题3】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苏轼继任杭州,却遇大旱,饥疫并作,为大大减少因饥饿和瘟疫带来的民众死亡数目,他采取了哪些有力的措施?请概括回答。
9.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本文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北宋政治家___________(填人名)。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权谓吕蒙曰(_____________) ②但当涉猎(______________)
③ 以为大有所益(__________) ④肃遂拜蒙母(____________)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题4】说说文中描写的两个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1)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吕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本文从“蒙乃始就学”断开可以分为两层,请分别概括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文章中从哪几处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10.
金色池塘
胡亚才
在河南固始县石佛镇南小街临河的我家后院里有一池塘。
池塘面积足有一亩多,占我家后院的大部。池塘东面的竹笆外的三五步远,便是一条常年流水不断的小河。多少年后,我仍能记起,我家的池塘在水下有一条细小的暗道与小河相通。正是这一相通,才保证了池塘之水的清澈富足,保证了池塘之水的鲜活滋润,也保证了池塘在它存在的年代里,别处难以企及的物阜年丰。
池塘里鱼多,鲫鱼、鲤鱼、鲶鱼、鲢鱼、小黄鱼、草鱼、鲂鱼、沙锥、麻骨盹、腰皮、黑鱼,还有黄鳝、龟。
我家的池塘好一派优美风光,优美就优美在塘边生长着枝繁叶茂花开花又落的梨树。我常想,这么好一口塘引不来鱼,或者说养不了鱼那才叫怪咧!
正午的阳光下,我站在两棵梨树的中间,聚精会神地盯住池塘,就在我眼前的水面上云集了池塘里男女老少的鱼,这种人山人海的场面震撼了我。它们正在忘我地吮吸着梨花的气息,抚摸着梨花的玉体,品尝着梨花的滋味,无数个大小、圆润、潮湿的嘴在纷纷飘落的梨花中咂吧着,声声不断,竟连成一片,应和成早春浓酽的曲调。多少年来,我一直认为,梨花盛开而飘落之时,才是我家池塘自然经典的节日,才是池塘里的鱼儿们最宏大的盛宴。
在我家后院的池塘边,我幼小的心似乎永远不知道疲倦,一直沉醉于阳光、花朵、果实、水草、鱼、水的诉说与展示中,并且常常为此而纠缠不清,时常还会掠过一丝战栗。
那是1966年夏季的一个午后,我还不到四岁。我并没费多大的事儿,甚至没有弄出什么大的声响,就从宅院进入了祖母不许我去的后院。我的小手在门缝里拨拉几下,门就开了个大缝儿,又用劲儿扒了几下,我便把头伸了过去,身子也随着就过去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怎么这么新奇,怎么这么幽深,怎么有这么多我不认识而又好看的东西呢?是我在滑落池塘里的最后那声并不刺耳的惊叫,为挽救我提供了机会。奇怪的是,我在水中并未或根本就不知道恐慌,许是那时我还远未知晓恐惧、绝望为何物的缘故。救我上岸的,是我表奶。
表奶十九岁上嫁给了大她六岁的我的表爷。表爷常年去汉口、镇江、南京、蚌埠跑生意,慢慢地在石佛镇西三四里的大胜湖边添置了一些田块,日积月累,竟也渐成了气候。不曾想,解放后一土改,表爷就成了地主,土地分了,房屋分了,表爷想不通,就寻了无常。表奶便于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被我祖母接到我家,悄悄地住进了后院池塘边的草庵里。从此,我家便多了一口我叫之为表奶的家庭成员。
后来很长一段时日我用上吃奶的气力回忆,试图电影回放那天表奶救我于生死时刻的情景,可无论怎么回忆都无济于事。事实上,表奶从水底一把把我抓起,游扑到池塘边,拽着蒲草上岸;随即拎着我的双腿,从我口中倒出灌进肚子里的水,然后把我平放在她盘起的腿上,左手指用力地按着我的人中,右手使劲儿地掐着我的大腿根。我从窒息的一丝缝隙间千难万险逃出,爆发一声巨咳,紧随其后爆发一声足以让家人终生难忘的,短促而嘹亮的,颇有几分瘆人的哭声。家人狂奔而来时,表奶才瘫倒在地,呕吐不止。其实,表奶根本就不会游泳,我那声并不尖利的惊叫与接踵而至的落水声,让她来不及有任何思考和顾虑,便抬起三寸小脚,从池塘边的草庵里冲出,平直地扑向池塘。
所有的这一切,我都并不知道,当时我既没看见也没感觉到,即使我能够进行一次生死穿越、时空穿越,也无法描摹是黑暗还是混沌,是空白还是空洞。但是,这个说不清并且十分短暂的经历,已漫长得像一块铁,牢牢嵌入我的记忆,嵌入我的身体,也嵌入我的生命中。
落水事件后,祖母、母亲妥协于我的好奇心,对我网开一面,院门洞开。于是,我便乐此不疲,常以后院为家,在表奶的呵护下,与池塘结下了不解之缘,拉开了认识乃至认知池塘内外诸多事物的帷幕。
用麦粒钓小嘴鱼,不知是不是表奶的创造发明。但截至目前,我所见到或所听到的,的确只有表奶施用其法。表奶让我将浸泡麦粒的碗端来,然后一手从碗中取出一粒异常饱满的麦子,一手拇指与食指将原本伸展的芦苇篾青轻轻地用力弯曲并扎进麦子的肉里。如法炮制,一粒粒气宇轩昂的麦子很快便被表奶悬挂在绳子下。当挂满麦粒的绳子从这面的梨树下扯到池塘对面,被拴牢在一个旧树桩上时,那些麦粒似乎更加兴高采烈。每到这时,表奶总是长长地、匀称地呼出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很重的担子,身子顿时轻松许多。
果真,我就看见了鱼儿们在绳下的水中挣扎。表奶这一技法,绝就绝在,当鱼儿们抵挡不住诱惑,痴情无限地吮吸并咽下新鲜欲滴、激情四溢的麦粒时,扎在麦粒肉里的芦苇篾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叭”地弹开,紧紧地撑住了小鱼儿的嘴巴。苦的是,这些鱼儿连报信都来不及。
长大成人后,我谈及表奶当年钓鱼的方法,家人仍忍俊不禁。祖母自然又是权威披露:“你表奶说过,塘小用网打鱼太贪心,自家塘,用钩钓鱼太狠心。这样,细水长流,常吃常有。就是让篾子撑着了,也没伤筋动骨,怜惜了自管取下放了它。”言罢,祖母又颇有感念似的说了一句让我至今仍在琢磨的话:“你表奶啊,就是那池塘。”
我曾经为池塘里鱼的来历不明与鱼的数量众多而生的困惑,终究还是被表奶的说法给化解了。当年,她把我揽在怀里,满脸慈祥,目光充满了温暖与仁爱,她说:“人有人道,鱼有鱼路,古古旧历,有塘就有水,有水就有鱼,有鱼就有很多的鱼。”当时,我不懂,以后我就琢磨,渐渐渐渐地有了感觉,还就是那个理儿。
后来,我从祖母那里得知,表奶每次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鱼时,都会及时地把最精神和怀孕的鱼送进后院池塘中。还没有我的时候,表奶就这样做的。母亲哺乳我的,就是每天吃我家池塘里的鲫鱼催生的奶水。
重回石佛,我已是过客。我再也无法陶醉于孩童的时光,再也无法看到石佛镇南小街临河我家的院落及院落一直氤氲着的袅袅温馨,再也无法看到曾经给我自由与快乐的池塘以及池塘内外风生水起、撩人心动的景象。
【小题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吮吸(_______)    ②掠过(_______)    ③窒息(_______)    ④浸泡(_______)
【小题2】文章开篇作者不厌其烦地一一列举池塘里鱼的种类,浓墨重彩地描绘出梨花纷落后池塘内鱼儿竞相吮吸、品尝的动人场景。请写出作者如此行文的用意。
【小题3】“表奶救我于生死时刻的情景”已无从回忆,但作者却说“这个说不清并且十分短暂的经历,已漫长得像一块铁,牢牢嵌入我的记忆,嵌入我的身体,也嵌入我的生命中。”如何理解这里的“短暂”与“漫长”?
【小题4】本文语言亲切质朴,平实生动。请从语言表达角度体会下面这段话的表达效果。
如法炮制,一粒粒气宇轩昂的麦子很快便被表奶悬挂在绳子下。当挂满麦粒的绳子从这面的梨树下扯到池塘对面,被拴牢在一个旧树桩上时,那些麦粒似乎更加兴高采烈。
【小题5】表奶19岁出嫁,解放后因土改失去田产,失去丈夫,并隐藏在我家后院池塘边。作者叙述这些内容时,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6】穿过古旧的时光,回到纯净无染的年少世界。是表奶如池塘般明澈、博大、富于生机的举止言谈,让“我”参悟到生命与自然的本真美。请概括两件体现表奶敬畏自然、博爱精神的事件。
【小题7】文章结尾以抒情作结,情感浓厚、意蕴丰富。从“再也无法”的反复咏叹中,你读出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4.综合性学习(共2题)

1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光明中学准备开展一次“走进传统文化,传承“仁”之美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按要求完成任务。
【解读“仁”字】
(1)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我们可以通过“形”来推知“义”。请你根据字形推测“仁”字的本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仁,亲也,从人,从二。”“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字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
(2)【积累“仁”词】
你要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成语之星”大赛,需要积累一些含“仁”字的成语,请你写出2个。
成语: 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仁”德】
材料一:重庆市荣昌县村妇龙再平细心照顾瘫痪养母9年,为母亲洗尿布,喂饭。为了照顾老人的饮食,她精心烹制一道道家常菜;为了照顾老人的口味,她9年不沾辣味。
近日被评为街道“孝道之星”,获得了“重庆好人”的候选资格。
材料二:家住重庆市渝中区新华路的陈冠华老人,无儿无女,孑然一身。解放碑交巡警大队的巡警们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便开始了持续4年的悉心照料。每晚“煲电话粥”,医院探望,送饭送奶……这份情谊温暖了陈婆婆的生活,直至陈婆婆去世。
材料三:1969年袁隆平种植的杂交水稻试验田,正接受有关专家的验收。由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还处在开始阶段,试验田的产量还不理想。一位植物遗传学老教授用拐杖指着试验田不屑地说:“水稻是自花传粉,杂交无优势。袁隆平搞杂交水稻试验,是对植物遗传学的无知。”
袁隆平矢志不移,杂交水稻试验终于成功。后来,这位老教授因事来到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仍热情地接待了他,并真诚地对他说:“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您都是我的老师。”
阅读以上三则材料,说说“仁”的美德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语言表达。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受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南水北调工程,某校准备开展“关注南水北调”校园宣传周活动。请完成下列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前期投资少,工期短;黄河以南地势南低北高,需梯级抽水北送,耗能多。中线工程,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供水,水质较好;地形较复杂,需挖掘输水渠,工程量大。西线工程线路短,水质好;地形复杂,需挖隧洞,工程量大。
材料一的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的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