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①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②,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③,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④,复发橐中⑤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上供米:给朝廷供奉上缴的粮食。②赐度僧牒: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③粜常平米:出售常平仓的米。④裒羡缗得二千: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 ⑤发橐:拿出自己囊中。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 母许之否乎(___________) ②易米以救饥者(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小题3】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苏轼继任杭州,却遇大旱,饥疫并作,为大大减少因饥饿和瘟疫带来的民众死亡数目,他采取了哪些有力的措施?请概括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