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9题)
4.
符号“f”,“g”分别表示一种运算,它对一些数的运算结果如下:(1)f(1)=0,f(2)=﹣1,f(3)=﹣2,f(4)=﹣3,…,f(10)=﹣9,…;(2)g(
)=﹣2,g(
)=﹣3,g(
)=﹣4,g(
)=﹣5,…,g(
)=﹣11,….利用以上规律计算:g(
)﹣f(2018)的结果为( )






A.﹣4036 | B.﹣2 | C.﹣1 | D.4036 |
5.
如图,在△ABC中,∠BAC=90°,AD⊥BC,垂足点为D,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AB与AC互相垂直;②∠ADC=90°;③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B;④线段AB的长度是点B到AC的距离;⑤线段AB是点B到AC的距离.

①AB与AC互相垂直;②∠ADC=90°;③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B;④线段AB的长度是点B到AC的距离;⑤线段AB是点B到AC的距离.
A.5 | B.4 | C.3 | D.2 |
2.选择题- (共1题)
10.为了从父母那儿得到零花钱,汤姆总是做些家务。
Tom always does some housework to get{#blank#}1{#/blank#} {#blank#}2{#/blank#}from his parents.
3.填空题- (共6题)
4.解答题- (共11题)
17.
(给出定义)
数轴上顺次有三点A、C、B,若点C到点A的距离是点C到点B的距离的3倍,我们就称点C是(A、B)的“梦想点”例如:图①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2、2,表示数1的点C是(A、B)的“梦想点”;图②中,点A、B表示对的数分别为-2、2,表示-1的点C是(B、A)的“梦想点.

(解决问题)
(1)若数轴上M、N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且
满足
求出(M、N)的“梦想点”表示的数;
(2)如图③,在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15和65,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
①若点P运动到点B停止,则当P、A、B中恰好有一个点为其余两个点的“梦想点”时,求这个点表示的数;
②若点P运动到B后,继续沿数轴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是否还存在点P、A、B中恰好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梦想点”的情况?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此时以PA、PB为邻边长的长方形的周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数轴上顺次有三点A、C、B,若点C到点A的距离是点C到点B的距离的3倍,我们就称点C是(A、B)的“梦想点”例如:图①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2、2,表示数1的点C是(A、B)的“梦想点”;图②中,点A、B表示对的数分别为-2、2,表示-1的点C是(B、A)的“梦想点.

(解决问题)
(1)若数轴上M、N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2)如图③,在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15和65,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
①若点P运动到点B停止,则当P、A、B中恰好有一个点为其余两个点的“梦想点”时,求这个点表示的数;
②若点P运动到B后,继续沿数轴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是否还存在点P、A、B中恰好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梦想点”的情况?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此时以PA、PB为邻边长的长方形的周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
甲、乙两家超市以相同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为了吸引顾客,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超市累计购买商品超出300元之后,超出部分按原价的8折优惠;在乙超市购买商品超出200元之后,超出部分按原价的8.5折优惠,设某顾客预计累计购物x元(x>300元).
(1)请用含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顾客在两家超市购物所付的费用;
(2)当该顾客累计购物500元时,在哪个超市购物合算.
(1)请用含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顾客在两家超市购物所付的费用;
(2)当该顾客累计购物500元时,在哪个超市购物合算.
22.
如图①,线段AB=8cm,点C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C不与点A、B重合),D、E分别是线段AC和线段BC的中点.
(1)求DE的长;
(2)知识迁移:如图②,已知∠AOB=
,射线OC在∠AOB的内部,若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求∠DOE的度数(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1)求DE的长;
(2)知识迁移:如图②,已知∠AOB=



23.
应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①,从教学楼到图书馆,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解释这一不文明现象用到的基本事实是__________.
(2)如图②,我们学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如图所示,直线
根据的基本事实是__________.
(3)如图③,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基本事实是___________.

(1)如图①,从教学楼到图书馆,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解释这一不文明现象用到的基本事实是__________.
(2)如图②,我们学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如图所示,直线

(3)如图③,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基本事实是___________.
24.
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都叫做格点.已知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
(1)按下列要求画图:过点B和一格点D画AC的平行线BD,过点C和一格点E画BC的垂线CE,并在图中标出格点D和E;
(2)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1)按下列要求画图:过点B和一格点D画AC的平行线BD,过点C和一格点E画BC的垂线CE,并在图中标出格点D和E;
(2)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25.
探究:
如图①,在△ABC中,点D、E、F分别在边AB、AC、CB上,且DE∥BC,EF∥AB,若∠ABC=65°,求∠DEF的度数.请将下面的解答过程补充完整,并填空(理由或数学式):

解:∵DE∥BC( )
∴∠DEF= ( )
∵EF∥AB
∴ =∠ABC( )
∴∠DEF=∠ABC( )
∵∠ABC=65°
∴∠DEF=
应用:
如图②,在△ABC中,点D、E、F分别在边AB、AC、BC的延长线上,且DE∥BC,EF∥AB,若∠ABC=β,则∠DEF的大小为 (用含β的代数式表示).
如图①,在△ABC中,点D、E、F分别在边AB、AC、CB上,且DE∥BC,EF∥AB,若∠ABC=65°,求∠DEF的度数.请将下面的解答过程补充完整,并填空(理由或数学式):

解:∵DE∥BC( )
∴∠DEF= ( )
∵EF∥AB
∴ =∠ABC( )
∴∠DEF=∠ABC( )
∵∠ABC=65°
∴∠DEF=
应用:
如图②,在△ABC中,点D、E、F分别在边AB、AC、BC的延长线上,且DE∥BC,EF∥AB,若∠ABC=β,则∠DEF的大小为 (用含β的代数式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6道)
解答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