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1.
下列语句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瑾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
B.随着最后一个隧洞竣工剪彩,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开朗。 |
C.打造“森林泉州”,城市绿化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
D.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
2.字词书写- (共1题)
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旖ní的富春江陪伴了东汉高士严子陵一生,美丽的纳木错熏陶了多情诗人仓央嘉措,幽静的瓦尔登湖给了美国作家梭罗创作灵感,深邃的桃花潭见证了李白与汪伦的友谊,他们都是静水流深般的人物,又在一汪汪静水中人格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他们的印迹证实【A】静,是人格的矜持;水,是生命的本源;流,是活力的体现;深,是心灵的蕴藉。【B】我追逐静水流深的人生,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旖ní(________) 矜(________)持
⑵用部首检字法查“邃”字: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⑶请在【A】处填写正确的标点符号。(______)
⑷【B】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旖ní的富春江陪伴了东汉高士严子陵一生,美丽的纳木错熏陶了多情诗人仓央嘉措,幽静的瓦尔登湖给了美国作家梭罗创作灵感,深邃的桃花潭见证了李白与汪伦的友谊,他们都是静水流深般的人物,又在一汪汪静水中人格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他们的印迹证实【A】静,是人格的矜持;水,是生命的本源;流,是活力的体现;深,是心灵的蕴藉。【B】我追逐静水流深的人生,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旖ní(________) 矜(________)持
⑵用部首检字法查“邃”字: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⑶请在【A】处填写正确的标点符号。(______)
⑷【B】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 (共1题)
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隋文帝时,大宛献千里马,鬃曳地,号曰狮子骢。惟郎将裴人基能驭之,朝发西京,暮至东洛。隋后不知所在。
唐太宗敕①天下访之,同州刺史宇文士及访得其马,老于朝邑市面家,挽硙②,骏尾焦秃,皮肉穿穴,及见之悲泣。帝自出长乐坡,马到新丰,向西鸣跃。帝得之甚喜,齿口并平③。饲以钟乳,仍生五驹,皆千里足也。后不知所在。
(节选自张骞《朝野佥载》)
【注释】①敕:帝王的诏书命令。②挽硙(wèi):拉磨。③齿口并平:指马老了。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⑴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_)
⑵ 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
⑶鬃曳地(________________)
⑷ 饲以钟乳(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语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翻译选文中划线的文言短句。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唐太宗敕天下访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甲文中作者提出什么样的中心论点?甲、乙两文既谈“千里马”,也论“伯乐”。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伯乐”的重要性。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隋文帝时,大宛献千里马,鬃曳地,号曰狮子骢。惟郎将裴人基能驭之,朝发西京,暮至东洛。隋后不知所在。
唐太宗敕①天下访之,同州刺史宇文士及访得其马,老于朝邑市面家,挽硙②,骏尾焦秃,皮肉穿穴,及见之悲泣。帝自出长乐坡,马到新丰,向西鸣跃。帝得之甚喜,齿口并平③。饲以钟乳,仍生五驹,皆千里足也。后不知所在。
(节选自张骞《朝野佥载》)
【注释】①敕:帝王的诏书命令。②挽硙(wèi):拉磨。③齿口并平:指马老了。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⑴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_)
⑵ 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
⑶鬃曳地(________________)
⑷ 饲以钟乳(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语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唐太宗敕天下访之 |
B.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C.策之不以其道 必以情 |
D.惟吾德馨 惟郎将裴人基能驭之 |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唐太宗敕天下访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甲文中作者提出什么样的中心论点?甲、乙两文既谈“千里马”,也论“伯乐”。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伯乐”的重要性。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5.
唯有垂杨管别离
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并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家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家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已不再是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了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当她给小病号讲课的时候,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了一丝红晕。(B)每天,只要两个人输液一结束,岳老师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
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了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她就要拎出许多问题,故意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
但小病号毕竟年龄尚小,顽皮好动,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他便经常答不上来岳老师的问题。比如那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二十遍。也是奇怪,无论背多少遍,那句诗就像是活生生地在小病号的身体里打了结,一到考查时,他死活就背不出来,岳老师愈发伤心。
到了最后,连小病号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医生都说了,我反正再活几年就要死了,背这些干什么?”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甲】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出了走廊,就痛苦地抽泣起来,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了袖子,一边走,一边哭。
自此以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要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喂他喝水,见缝插针地给他讲课,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岳老师夜夜失眠。
深夜,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她坐在医院的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个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文单词。
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了,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了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了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捏他的小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的名字,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扯破了嗓子喊的竟然是一首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又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了那句诗,但岳老师并没有应答,【乙】她正泪如雨下,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咬住了袖子。除了隐约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作者李修文 有删改)
注:[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出自《杨柳枝词九首》(唐 刘禹锡)。 陌,街道。垂杨,即垂柳。管别离,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折柳有惜别之意。
【小题1】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括出三点。
【小题2】结合文章【甲】【乙】两处内容,请具体分析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语句。
⑴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当她给小病号讲课的时候,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了一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每天,只要两个人输液一结束,岳老师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并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家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家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已不再是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了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当她给小病号讲课的时候,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了一丝红晕。(B)每天,只要两个人输液一结束,岳老师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
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了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她就要拎出许多问题,故意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
但小病号毕竟年龄尚小,顽皮好动,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他便经常答不上来岳老师的问题。比如那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二十遍。也是奇怪,无论背多少遍,那句诗就像是活生生地在小病号的身体里打了结,一到考查时,他死活就背不出来,岳老师愈发伤心。
到了最后,连小病号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医生都说了,我反正再活几年就要死了,背这些干什么?”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甲】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出了走廊,就痛苦地抽泣起来,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了袖子,一边走,一边哭。
自此以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要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喂他喝水,见缝插针地给他讲课,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岳老师夜夜失眠。
深夜,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她坐在医院的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个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文单词。
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了,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了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了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捏他的小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的名字,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扯破了嗓子喊的竟然是一首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又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了那句诗,但岳老师并没有应答,【乙】她正泪如雨下,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咬住了袖子。除了隐约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作者李修文 有删改)
注:[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出自《杨柳枝词九首》(唐 刘禹锡)。 陌,街道。垂杨,即垂柳。管别离,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折柳有惜别之意。
【小题1】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括出三点。
【小题2】结合文章【甲】【乙】两处内容,请具体分析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语句。
⑴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当她给小病号讲课的时候,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了一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每天,只要两个人输液一结束,岳老师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西方孝文化的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中西方孝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长时间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子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而西方现代经济的发达水平使得它有能力建设一套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比较齐全的养老院体系,尽管许多老年人会比较孤独,晚景凄凉,但是由于文化传统习俗等束缚,他们更不愿麻烦子女,无怪乎有人说西方社会是“孩子的天堂、老人的坟墓”。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西方孝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首先,是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差异所致。陈独秀曾说,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中国宗法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统治者对国家的治理是通过家族来实行的,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国家就是一个扩大了的家族,只有齐家才能治天下。而在西方,个人本位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化的首要原则,这种原则倡导人的自由与平等,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父母与子女也不例外。
其次,是老年至上与少年至上的差异所致。在代际价值观上,中国是老年至上,西方则是少年至上。相对来说,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在孝文化的熏陶下树立了应对父母尽孝的观念,这是社会化作用的结果。可以说孝道是社会化的产物,而不是个性化的产物。在传扬个性化的西方现代文明中,年轻人对传统观念批判比接受多,对父辈一味的遵从是无法接受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尊重过去与老人经验的老年文化,而西方文化则是一种重视未来与青年创造性的青年文化。
在代际关系上,中国孝道要维护家族的延续、发展与团结稳定,必然强调代际整合,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和相互负责的,以孝道为基本精神;而西方文化以人的自由平等为最高价值,必然强调代际断裂,父母尊重子女的意愿和个人隐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是培养独立性格的基础。所以,代际整合与代际断裂的差异也是导致中西孝文化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总之,中西方孝文化截然不同而又各有所长,这些不同源于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流的今天,中西方的孝文化正在彼此影响、互相吸收、取长补短。随着全球化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这种相互影响的趋势还将继续,因此对中西方孝文化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上文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2】导致中西孝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中西孝文化“各有所长”,请概括中国孝文化“长”的具体体现。
中西方孝文化的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中西方孝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长时间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子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而西方现代经济的发达水平使得它有能力建设一套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比较齐全的养老院体系,尽管许多老年人会比较孤独,晚景凄凉,但是由于文化传统习俗等束缚,他们更不愿麻烦子女,无怪乎有人说西方社会是“孩子的天堂、老人的坟墓”。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西方孝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首先,是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差异所致。陈独秀曾说,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中国宗法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统治者对国家的治理是通过家族来实行的,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国家就是一个扩大了的家族,只有齐家才能治天下。而在西方,个人本位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化的首要原则,这种原则倡导人的自由与平等,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父母与子女也不例外。
其次,是老年至上与少年至上的差异所致。在代际价值观上,中国是老年至上,西方则是少年至上。相对来说,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在孝文化的熏陶下树立了应对父母尽孝的观念,这是社会化作用的结果。可以说孝道是社会化的产物,而不是个性化的产物。在传扬个性化的西方现代文明中,年轻人对传统观念批判比接受多,对父辈一味的遵从是无法接受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尊重过去与老人经验的老年文化,而西方文化则是一种重视未来与青年创造性的青年文化。
在代际关系上,中国孝道要维护家族的延续、发展与团结稳定,必然强调代际整合,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和相互负责的,以孝道为基本精神;而西方文化以人的自由平等为最高价值,必然强调代际断裂,父母尊重子女的意愿和个人隐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是培养独立性格的基础。所以,代际整合与代际断裂的差异也是导致中西孝文化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总之,中西方孝文化截然不同而又各有所长,这些不同源于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流的今天,中西方的孝文化正在彼此影响、互相吸收、取长补短。随着全球化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这种相互影响的趋势还将继续,因此对中西方孝文化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上文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指出中西孝文化存在差异这一现象,然后逐层阐释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 |
B.西方的老年人受文化传统习俗等束缚,不愿麻烦子女,所以比较孤独,晚景凄凉。 |
C.第四段引用陈独秀的话,目的是使论证更有力,增强文章说服力,语言也更具文采。 |
D.随着全球化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研究中西方孝文化的差异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中西孝文化“各有所长”,请概括中国孝文化“长”的具体体现。
6.名著阅读- (共2题)
8.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冰心诗集《繁星》《春水》深受英国诗人泰戈尔散文诗《飞鸟集》的影响。(_______)
⑵“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这首小诗抒发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对慈母的爱的赞歌。(_______)
⑶“青年人呵!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诗人劝诫青年人要小心翼翼地画图。(_______)
⑴冰心诗集《繁星》《春水》深受英国诗人泰戈尔散文诗《飞鸟集》的影响。(_______)
⑵“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这首小诗抒发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对慈母的爱的赞歌。(_______)
⑶“青年人呵!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诗人劝诫青年人要小心翼翼地画图。(_______)
7.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