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A.高中化学知识容量大、体系冗杂,有着理科严谨抽象和文科隽永细腻相统一的特点。 |
B.我国政府有坚定的反腐决心,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也要将腐败分子缉拿归案,绳之以法。 |
C.一旦手中有权,就摆出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架势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
D.他每每讨我欢心的时候,总会说出我们要天长地久地相爱,直到海枯石烂的千篇一律的套话来。 |
A.张亮做阅读题时非常细心,每一道题他都经过长时间深思熟虑之后才动笔。(去掉“长时间”) |
B.一个成功的作家向来十分重视从丰富的生活积累中去提取观点、归纳材料。(“归纳材料”与“提取观点”对调) |
C.眼下,越来越多的进口水果亮相汕头,丰富了水果市场,其独特的形状色泽和口感也吸引了许多顾客尝鲜的欲望。(将“吸引”改成“勾起” ) |
D.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在“依法打击”后加“犯罪行为” ) |
2.字词书写- (共1题)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ī bàn(_________),容不得闭塞。
(2)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tuì sè (_________)了。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_______________)。
(4)这样看来,花香鸟语,cǎo zhǎng yīng fēi(_______________),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乃不知有汉(__________) (2)欣然规往(__________) (3)未果(_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 生活安宁的图画。 |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描写了桃花源的美景,妙笔写景,色彩绚丽,景色优美,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世界。 |
C.“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
D.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
《柳宗元传》(节选)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mò: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制书下/ 下见小潭 | B.母子异方 / 渔人甚异之 |
C.请以柳州授禹锡 / 以其境过清 | D.乃出私钱赎之 / 见渔人,乃大惊 |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小题3】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评价柳宗元。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灯笼
朱成玉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小题1】本文围绕父亲与灯笼,主要叙述了三件事,请概括出其余两件事。(1)父亲给人家做灯笼,一视同仁,有求必应。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小题2】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1)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2)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小题3】文章第⑨段写道:“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题4】本文着力描写父亲制作的灯笼,请简要分析“灯笼”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时间的脚印































【小题1】下面对选文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篇把时间的概念,从人们日常的感觉延伸到自然界中,引出了关于时间的另一种境界。 |
B.选文作者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举出大量例子来展示“时间的脚印”,读来却不让人感到纷繁杂乱。 |
C.选文语言准确精炼,生动形象,文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语句,形象、幽默、含蓄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
D.作者注重运用过渡性句子,例如:“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A.岩石的运动规律是:被破坏——重新生成岩石——被堆积、被搬运。 |
B.“时间的脚印”,其实就是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记,是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
C.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二是岩石保存了许多历史痕迹。 |
D.了解“时间的脚印”,不仅增进我们对自然的了解,还有助于我们去寻找地下的宝藏,为人类造福。 |
5.语言表达- (共1题)
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我们收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甜蜜的回忆如花,芬芳四溢,令人迷醉。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油黑的田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
6.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