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遵义):第三单元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61420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9

1.选择题(共5题)

1.
字词积累——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确(zǎo) 读(qiè) 搓(nián) 人迹至(hān)
B.书(shú) 叛(nì) 成(cuán) 疲倦不(kān)
C.谷(bǐ) 然(wǎnɡ) 自(bēi) 一字不(lù)
D.仿(mó) 红(zhànɡ)    感(ɡài) 然大悟(huǎnɡ)
2.
字词积累——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人声鼎沸 花团锦簇 油然而生
B.混为一谈 博学笃志 威风凛凛
C.不求甚解 温故知新 高枕而卧
D.小心翼翼 四平八稳 感概万分
3.
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神农架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神秘原始森林。
B.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小刚不求甚解,又把这个题目研究了一番。
C.这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好朋友小红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
D.请别把这两件不相关的事情混为一谈
4.
语言运用——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C.“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D.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5.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B.谈论本地文化及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C.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D.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故事。

2.句子默写(共1题)

6.
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欢迎远方客人的宴会上可引用孔子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七年级(2)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第一场比赛,队员们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队友,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3.诗歌鉴赏(共1题)

7.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小题1】“寻常”“几度”各是什么意思?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论语》选段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疏食
(2)博学而
(3)好之者不如之者
(4)逝者如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诫我们_____________。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9.
感念老师
阎连科
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长而去。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滴嫩黄细小的苗芽。
我把这滴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
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在我那时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
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的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鲜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
从小学升至初中,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写给列宁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长的作文。
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这其中有我。
有我那篇最长的作文。
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好文章”。
前些时候,我回家乡电视台做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讲我过去的学习、读书和劳作。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我的老师。当我看见这位30年前教过我四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猛然哭了,眼泪夺眶而出。
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
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
而我,已人至中年。
从家乡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却还依然旺茂。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
(选自《土黄与草青·阎连科亲情散文》)
【小题1】选文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小树”,有什么特别用意?
【小题2】“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这句话和文中哪句话相照应?“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有什么深刻含义?
【小题3】在老师看来“长并不等于好文章”,但是为什么“我那篇最长的作文”却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
【小题4】文中画线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
童年读书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②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偷着看书。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力,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喂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许多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的,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不久,我从一个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晚上,母亲在灶前忙着做饭,一盏小油灯挂在门框上,被腾腾的烟雾缭绕着。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也不知道。
⑥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我童年的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小题1】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
(2)但我总是能把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
【小题2】选文第③段中说“那时我真感到幸福”,结合上下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题3】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4】莫言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莫言的成功给了你什么启示?

6.名著阅读(共2题)

11.
文化积累——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__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___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___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每处2个)
A.《狗·猫·鼠》B.《阿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12.
名著阅读。
你为同学们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每处2个)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________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________ ;他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____________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A.《狗·猫·鼠》D.《五猖会》B.《阿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D.《无常》E.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F.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① 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共2题)

13.
(题文)慢阅读
材料一 近年来网络和数字化阅读已渐渐成为人们新的阅读习惯;音像制品成为国民阅读新热点;阅读从“纸质时代”进入“纸质与电子并存的时代”。人们的阅读已从以前的以学习和工作需要为主的学习型阅读向以生活、娱乐需要为主的休闲型阅读转变。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定制式阅读、联通式阅读、跳跃式阅读成为手机阅读和网络阅读的主要形式。各地书店居排行榜前列的大多是通俗读物等现象,都证明了人们浏览式的浅阅读特征。
(摘自《文稿》)
材料二 加拿大的一位学者约翰·米德马出版了一本书,叫做《慢阅读》。他认为,慢阅读,并不是主张一切东西都应该慢慢读,而是提倡一种观念。慢阅读的目标是拉近读者和所读信息之间的距离。
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
(摘自《北京日报》)
材料三 开卷有益这句话,是大有深意的,其实开卷未必有益。有时候,经典的东西很生涩,浅薄的东西很甜腻。一个基本的常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那就是:好书慢慢读。就像那些快餐一样,慢慢吃是非常滑稽的。本来是一根干树枝,你非要像嚼甘蔗一样,妄图榨出一点有味道的汁液来,那是荒唐可笑的。如果是好东西,你不慢慢品,那就是一种很不道德的浪费。
(摘自《中华读书报》)
材料四 哈佛大学出版社人文部执行主编林赛·沃特斯在《高等教育纪事》一文中,大声呼吁“阅读革命”:“背诵是我们失去的重要的东西之一。追求速度是全球阅读危机的重要原因,因为速度成了评判阅读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他看来,快读的追求,实际上反映出我们今天的阅读更具功利性和目的性。不同的知识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乐趣和价值。阅读的快乐,并不是娱乐的快乐,或者说娱乐才产生的快乐。浅阅读的东西是我们需要的,幽默的东西也是我们需要的,娱乐化的东西也是我们需要的,但不可泛滥,否则,我们的审美能力就会下降。
中国作协副主席王安忆说:“现代人对阅读要心存尊敬。文字阅读的快乐是不能替代的。阅读需要想象力,书应该慢慢读,需要用心去感受。现代人恰恰对感受毫无耐心,往往只关心结果。”
【小题1】(小题1)简要概括上述文本的主要内容。
【小题2】(小题2)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为什么读书要“慢”?
【小题3】(小题3)“快阅读”盛行的原因是什么?请分条列举。(至少三点)
【小题4】(小题4)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就“如何阅读名著”简单地谈谈你的看法。
14.
综合性学习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热爱的老师,特别是那些给自己留下别样印象的老师。临近毕业,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献给教师的歌——红烛颂”为主题的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请根据示例,写两句连续的古诗句,形象地概括老师的崇高形象和伟大精神。
示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表达你对老师的尊敬和赞美之情,请以手机短信的方式给你最喜欢的老师发出祝福的话。你将对他(她)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节来临,学校《中学时代》编辑部打算办一期歌颂老师的专版,请你代编辑部写一份征稿启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文(共1题)

15.
根据下面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你最欣赏的某个人,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在某部文学作品里。你欣赏的或许是他的美德,或许是他的睿智,或许是他的个性……

请以《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积极真挚的感情,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