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贵州安顺五中九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6071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7/6

1.选择题(共3题)

1.
汉字积累—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yé)潮(xùn)海(hàn)
B.池(zháo)骂(chì)徨(páng)
C.酝(niàng) 熟(xián)雅(tián)
D.穿(chuō)视(bì)阴(mái)
2.
下列成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镇定自若    胸有成竹   胜券在握
B.义愤填膺    怒不可遏   怒发冲冠
C.向隅而泣    惨绝人寰   痛心疾首
D.日新月异    翻天覆地   白驹过隙
3.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抱着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他了如指掌。
C.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D.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2.句子默写(共1题)

4.
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①《论语》: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浣溪沙》: 。小园香径独徘徊。
③《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④《渔家傲》:羌管悠悠霜满地,
⑤《三峡》:春冬之时,则
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于色,
⑦《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⑧《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千古名句是: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话说风筝
①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古书中称“风鸢”,南方叫“鹞子”,北方称“纸鸢”。早期用木料制成的叫“木鸢”。由于社会不断进步,风筝的材质也发生了变化,陆续出现了帛鸢和纸鸢。如今也有人选用质轻、不易破损和经久耐用的化纤来替代纸和绢。
②“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大约唐、五代时风筝已由最初的军事工具和宫廷娱乐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一种艺术性和观赏性很强的娱乐游戏,同时还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每年的腊月初八到清明前后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据说这一时期放风筝可以去晦气,祈平安。明清时期,清明放风筝已成为一种节令性很强的民俗活动。
③风筝种类繁多,造型各异。中国制作风筝技艺精湛,经验丰富,《南鹞北鸢考工志》将制作风筝的技艺概括为扎、糊、绘、放“四艺”。其中扎、糊、绘是风筝制作的关键环节。扎是用竹子扎制风筝的骨架。一只风筝能否飞得高、放得远,关键看骨架的扎制。要根据风筝的大小来选择竹子的粗细软硬,还要做到对称均衡。从风筝的骨架结构可以把风筝分为硬翅、软翅、长串、筒式、平挑、拍子、微型风筝等。按形象分有人物、鸟兽、水族、草虫、器皿等。糊是用纸、绢、绸、无纺布等糊在风筝的骨架上。糊的的技艺要求也很高,一定要平整,松紧适度,对称的部位要一致,这样才能保持风筝的平稳。绘是在风筝上绘上各种吉祥如意的美丽图案,有的是画好后再糊,也有的是先糊好后画,制作技艺高超的多选择后者。
④中国各地有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它们风格各异,有的粗犷豪放,有的活泼精巧,有的色彩绚丽,有的清淡素雅。
⑤北京风筝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借鉴、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真正形成流派乃至高潮的兴起,还是从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开始的。大约乾隆二十年(1755年),曹雪芹所创图式的风筝出现在京城,自此迎来了北京风筝的鼎盛时期。
天津风筝以造型优美、人物生动、色彩艳丽、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其最显著的特征表现在骨架扎法和绘画上。杰出代表为魏元泰,人称“风筝魏”。
⑦山东潍坊旧称潍县,是著名的民间美术之乡,不仅风筝名扬四海,杨家埠也是木版年画的产地之一,“家家能染墨,户户会点青”。把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与风筝艺术相结合,更加突出了潍坊风筝的地方特色。
⑧江苏南通风筝又称“鹞子”,其造型优美,工艺精巧,音响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主要有“板鹞”和“活鹞”两大类。
【小题1】题目“话说风筝”指明了本文的什么?
【小题2】读第①段,看看风筝在材质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由“木”到“ ”,到“ ”,到“ ”。
【小题3】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     
【小题4】第②段中加横线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小题5】北京风筝和山东潍坊风筝各有什么特点?
北京风筝特点:
山东潍坊风筝特点:

4.课内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忌不自信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①朝服衣冠②有时朝发白帝
C.①闻寡人之耳者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①时时而间进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小题2】(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小题3】.写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写批注。
示例: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批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邹忌进谏的结果。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有善于劝谏的忠臣,有广开言路的君主,何愁不能“战胜于朝廷”?
(1)暮寝而思之。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我选第    句,批注:
【小题4】.邹忌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
答:

5.语言表达(共1题)

7.
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的眼睛。请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另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美的感受。(3 分)
例句① :老师说:“书声朗朗、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例句② :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答: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8.
我校将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安全教育周’’活动。作为班委成员的你,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完成活动内容。
【小题1】拟写一条体现活动主题的宣传标语。(必须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小题2】你准备在班上开展哪些活动。(写出两种活动形式。)
【小题3】课间时。假如有几个同学在教室追逐打闹,你该怎样对他们进行劝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