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市河东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6066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11/7

1.选择题(共4题)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椎(jǐnɡ) 卑(bǐ) 请(tiě)   而不舍(qiè)
B.匀(chèn) 强(juè)   狡(xié)  中流柱(dǐ)
C.叱(chà)  拮(jū)    胆(qiè)  心沥血(ōu)
D.热(zhì)   归(shěnɡ)  荣(yīnɡ)  尽职守(kè)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对世界和人生的 ,对是非美丑的 ,对热情与幽默的 ,以及对文学本身的 和追求,都是从阅读中开始的。
A.认识  爱好  辨别  感受    
B.感受  辨别  爱好  认识  
C.感受  认识  爱好  辨别   
D.认识  辨别  感受  爱好
3.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细看这女孩,不过十五、六岁,眉清目秀,白皙的脸上带着一丝羞涩。
B.他攀登到海拔1860米的绝顶,饱览了“石笋峰”“百步云梯”“天都峰”……等奇观。
C.诗人白居易曾这样赞美春天:“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
D.我平生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做人要有责任心”;二是“做人要有审美的趣味”。
4.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以“海峡”作为“乡愁”的具体对应物,将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阔”表现了“潮平”的结果,突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大。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长烟落日”,写出了塞外风光的壮阔;“孤城闭”,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画面,隐隐透露着军事形势的不利,流露了词人反战、厌战的复杂心绪。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这两句诗表明因战乱不断,诗人很长时间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了。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儿的思念。
D.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2.句子默写(共2题)

5.
将下列课内外古诗文补充完整。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3)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4)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6)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6.
在***的《沁园春﹒雪》中,“       ”是写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引得古今多少英雄人物为之奋斗。前一句总括上片的写景,后一句开启下文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了诗人的抱负。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回答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下面句中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齐师伐我 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B.①又何间焉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C.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D.①忠之属也 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小题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望其旗靡,故逐之
B.①乃入见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①何以战 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②相与步于中庭
【小题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战前,曹刿预见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作战中,他善于捕捉战机;战胜后,他能够分析取胜原因。这些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根本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对自身军事才能的充分自信。
C.鲁庄公虽然暴露出了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但是他能广开言路,并且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对于战争的胜利也有一定的功劳。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题文)阅读《轻放》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轻放
(1)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2)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3)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感叹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4)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5)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
(6)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7)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当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8)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9)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10)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⑾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小题1】(小题1)阅读全文,按要求概括内容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父亲来我家做的三件事
我的表现


打扫公共楼梯
并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


反省、理解
 
【小题2】(小题2)(小题2)文章第(5)小节写路人的表现,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小题3)结合全文,赏析文章末尾划线的句子。
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小题4】(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结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二段中加横线的“光明使者”既指父亲的到来使“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又暗示父亲的行为照出了人们内心的自私与晦暗。
B.文中的“我”的形象与父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际上“我”就是那些缺乏公德心,“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自利的人们中的一个。
C.我看出,父亲对陌生人的殷勤礼貌使路过楼梯的人感到很不自在,因此“我”劝说父亲不要对陌生人太殷勤,是怕父亲的不合时宜给邻居添了麻烦。
D.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但父亲却劝“我”不必催促,是因为他认为有必要用这笔钱检验一下这个朋友是不是真正值得交。
E. 文章提示我们,与其一味的抱怨、哀叹世风日下,不如身体力行做点什么;化解矛盾不能用偏激的方式,而应该用真诚、宽容、友善的方式对待。
9.
阅读下面的课外实用类文本,回答下列小题。
数字时代正在改变人类的大脑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所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下定义)
B.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举例子)
C.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列数字)
D.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作比较)
【小题2】(小题2)下列加横线的词语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的一项是()
A.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
B.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
C.这在阅读时表现得为明显。
D.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不属于“数字时代正在改变人类的大脑”的依据的一项是()
A.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B.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
C.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被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道路的方式也改变了。
D.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5.名著阅读(共1题)

10.
名著阅读
【小题1】把空格中应填入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名著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和深沉的思考,能带领我们认识形形色色的人物,体验光怪陆离的人生。阅读 (填作者)的《西游记》,我们仿佛走进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感受捉妖除怪、以正义战胜邪恶的痛快淋漓;阅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我们被一种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所激励,明白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意义;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我们感受到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 这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明白苦难和折磨对于人的意义;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我们仿佛从跨越时代的童年故事里,听到了那在封建礼教束缚下作者发出的“人的解放”的呼声;阅读傅雷的《傅雷家书》,我们能感受到一位睿智的父亲在 方面的坚持不懈、苦心孤诣。
四个空格依次应当填入:
    
    
    
    
【小题2】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并回答问题。
A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A喝道:“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
①选文中的A是小说《水浒》中的一个人物,他的名字是    。根据小说的回目,这段故事情节可概括为:
②请概括人物A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6.作文(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提示和要求作文。
在《轻放》一文中,“父亲”的宽容和善良让我们受到做人的启迪。父亲不去斤斤计较一块五毛钱的灯泡,不计较别人也要经过他打扫的楼道,不计较给陌生人一个微笑……看似鸡毛蒜皮的平凡小事,不需要多么崇高的精神、伟大的人格,却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因为常常会担心吃亏,因为忍不住计较公平不公平,因为自觉不自觉地衡量着自己和别人谁付出的多、谁付出的少……要知道,心胸狭窄、冷漠自私不会带给你真正的快乐,宽容大度、待人友善才是做人的真谛。
请你以“不再计较”为题,结合自身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情感真实,内容具体(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个人真实信息(4)字数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2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