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盖州市东城中学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5951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21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抑扬顿挫   直截了当   淋漓尽致   不记其数
B.好高骛远   殚精竭虑   博闻强识   阴谋诡计
C.梦寐以求   刚愎自用   按步就班   桀骜不驯
D.逆来顺受   脍灸人口   无精打彩   深恶痛疾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社会治安状况有了较大的好转,街头上毁坏公共设施、践踏花草而不能自已的现象得到了遏制。
B.在学校举行的“学雷锋树新风”讲演赛上,小明寻章摘句妙语连珠,他的讲演征服了全场听众。
C.一场洪水过后,他的鱼场被冲毁了,一年的心血顿时化为乌有。
D.张小明真是任劳任怨,制作的飞机模型与众不同,令人拍案叫绝。
3.
依次填入下面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面对这让人(  )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剩宴”。近日,团中央、全国学联开展了(  )的“光盘行动”,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广大学生纷纷用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合理消费的做法(  )。
A.瞠目结舌波澜壮阔蔚然成风B.触目惊心来势汹汹风起云涌
C.骇人听闻声势浩大家喻户晓D.触目惊心声势浩大蔚然成风
4.
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期,香港举办了2005年花卉展览,由杭州钱江管理处制作的“六和钟声”,获得“大型园林景点设计特等奖”。②作为杭州市的参赛作品,“六和钟声”凝聚了半个多月制作人员的心血。③评委们认为,“六和钟声”获奖的原因是它构思精巧,形象丰满,最具江南特色。
A.由杭州钱江管理处制作的“六和钟声”,获得“大型园林景点设计特等奖”。这一句子的主语是“管理处”。
B.“香港举办”、“花卉展览”、“构思精巧”属同一类型的短语。
C.划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凝聚”改“体现”。
D.“精巧”、“丰满”都是形容词。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⑴这个冬天的雪来得特别晚。当它扬着洁白的羽毛飞过这个寂寥小镇时,窗外街道上早已铺满了华丽的彩灯。
⑵吉姆斜靠在雾气腾腾的窗上,隐约听到外面嘈杂的声响。他好奇地问:“妈妈,外面一定很多人吧?他们都在玩什么呢?”
⑶ 每年圣诞节前后,吉姆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吉姆是个盲童,从来都不曾看到过这个美丽的世界。母亲从狭窄的厨房里探出头来,故作从容地说:“没玩什么,他们都在街上散步呢!”其实,她多想告诉孩子,外面不但挂起了彩灯,还站满了身着红衣的圣诞老人。但她实在不忍心说出口,对于孩子来说,那是多么遥远的梦境。
⑷ 吉姆今年已经十三岁了。他不但从未尝试过奔跑,就连摸索着进厨房帮忙都不可能。不过今天,他真想试一试。他想让母亲明白,他长大了,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⑸ 他站起身来,双手向前摊开,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朝着厨房的位置靠近。当他伸手抓住门沿,欣喜地迈出脚步时,母亲忽然在厨房里尖叫起来:“哦!孩子,你怎么能独自行动呢?要是摔倒了可怎么办?”
⑹“妈妈,你不用担心,我已经长大了,我可以帮你分担家务了。不信,你把做好的牛排递给我,我一定能把它完好地送到餐桌上。”吉姆有些兴奋,导致说话的声音有些颤抖。
⑺母亲不忍心拒绝他,到底将那块牛排递到了他的手里。吉姆高兴坏了,毕恭毕敬地捧着那个盘子。他暗暗告诉自己一定不能出任何差错,要知道,这可是人生里的第一个任务。
⑻没有了双手的触探,吉姆被一把椅子给绊倒了。盘子落地碎裂的声音,像一根坚硬的刺,扎得他大哭起来。母亲从厨房里跑出来时,看到吉姆瘫坐在地上,手里紧握着一块破碎的瓷片。
⑼吉姆沮丧极了,他感觉自己真是一无是处。母亲抚摩着他的头发:“孩子,你知道吗?你最擅长的根本不是这些,而是唱歌!”
⑽“唱歌?”吉姆收住哭声,惊疑地问。他对母亲的赞许有些不解,因为学校的许多同学都说过他五音不全。
⑾“是的,唱歌。在你很小的时候,你就会唱圣诞节的颂歌了。每年圣诞节,只要你亮开嗓子,那些叔叔阿姨就会高兴得朝你口袋里扔硬币!”
⑿吉姆不说话,他在回想颂歌的歌词。母亲继续说道:“你不知道,这几年一直有人问我,为何不带吉姆出来唱歌了?我说,吉姆长大了,得看他的意愿。当然,今天也一样有人问我。如果你愿意的话,晚饭过后,咱们就可以一同出发。”
⒀“没问题!”吉姆一下从地上爬起来,他感觉自己从来没有那么精神过。
⒁晚饭过后,他主动要求母亲帮他换上最漂亮的衣服,手捧录音机兴高采烈地准备出门。临行前,母亲特意从床底取出了一块小黑板,得意洋洋地说:“今天晚上,我可得用它好好记下,咱们吉姆得了多少硬币。”
⒂敲第一扇门时,吉姆心里充满了恐惧。他一遍又一遍地把歌词默默温习。门内传来了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谁啊?”
⒃吉姆不敢说话。母亲镇定地喊:“吉姆!拥有全城最美音色的小伙儿,他特意前来为您奉上圣诞节的祝福!”
⒄中年男人开门了。吉姆迫不及待地唱了起来。他感觉自己唱得实在糟糕,根本不在一个调儿上。但中年男人却认真地听着,舍不得打断一句。最后,还不
忘朝他的口袋里扔上两枚沉甸甸的硬币。
⒅吉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他从口袋里掏出硬币,惊呼:“先生,您这是给我的吗?”中年男人笑了:“你认为不对吗?不过,对于这种天籁之音来说,这两枚硬币的确是挺少的。”
吉姆不知该说些什么。大颗大颗的热泪像此时的雪花,洒满了他的衣襟。他继续跟随母亲前行,敲开了一扇又一扇卷着风雪的门。
⒇那是他人生中最为快乐的一天,没有任何一个人打断他的歌声,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嘲笑他五音不全。他唱得很卖力,直到喉咙沙哑。当晚,他终于相信了母亲的话,原来自己真是个有用的招人喜欢的孩子。
(21)也许,他这一生都不会知道事情的真相。那天夜里,他的母亲始终举着一块黑板。黑板上写的,不是他所得硬币的数目,而是一句简短的话:“我以一位母亲的身份恳求您听完这首歌。您的聆听和赞许。将是孩子继续活着的勇气!”
【小题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出两方面即可)
【小题2】文中第⑴段运用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文中第⑶段母亲“实在不忍心说出口”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4】吉姆人生里的第一个任务虽然没有完成,但是却能体现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小题5】请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赏析文中第⒆段划线句。
【小题6】.联系全文,请在(21)段后给文章加一个结尾,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点明中心。
【小题7】如果给本文换一个标题,请从下面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恰当的(   )
A.平安夜里的母亲B.天籁之音C.圣诞老人D.华丽的彩灯
6.
莫远离“深阅读”
①在现代社会,网络、手机、电视等传播媒介,极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人的身体从书斋里解放出来,整个世界都成了书房。与此同时,阅读也变得越来越简单随意,看时一目十行,看后过目即忘——人们常说的“浅阅读”逐渐风行起来。
②传播媒介变了,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这无可厚非。读书从来都有不同类别,何况“读”总比“毒”和“赌”好,毕竟它能获取信息、提升修养。但是,如果一种拒绝深度的浅阅读借助于媒介的力量,逐渐演化成社会上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阅读习惯时,我们是否该有所审视?
③阅读之深浅,并非小事。往小里说,涉及个人生活方式;往大处讲,涉及社会风尚和全民族的文化倾向。科技的发达,资讯的浩繁,并不能成为远离深阅读的借口。历史上很多名人,并不苛求读书之多,却强调读书之深。唐宋八大家的韩愈自述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清代名臣曾国藩反复强调读书要专,“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古人讲究读书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不及泉,不如专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当然,一味艰深不免乏味,但是一股脑跟风“浅阅读”,则终会流于浮泛。
④我相信,如果沉迷于新潮时尚、“触手可及”的手机阅读、广告阅读、网络阅读,这个社会能够造就千千万万个信息受众,但是很难培育精深广博的大家。当然,这里并非要提倡复古读经,也不是强求每个人都去做名人大家,而只是为时下偏颇式的阅读状况担忧,为人们对这样的阅读习惯习焉不察(习焉不察:经常接触某些事物,反而察觉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而担忧。阅读可以是休闲、娱乐,但不应止于休闲、娱乐,尤其是对于整个国民而言。
⑤从另一角度来说,人类文明长河存在无数经典,不少作品的孕育时间与创作艰辛都令人慨叹。《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这些作品呼唤代代后人不断重读,温故知新。它们的厚重与丰富,也注定了阅读的艰难与沉潜,这是浅阅读无法涉足的领域。曾有人在网上搞所谓的世界经典名著快读,把每部名著概括成几十个字的故事梗概,以为这样可以花最少的时间,读最多的名著,简直可以算得上心浮气躁的典型例子。
⑥对于不以读书、研究为业的人来说,“浅阅读”未尝不可;但对于整个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素质的提升,深阅读万不可废。如果有一天,国人全都沉迷于摩尔庄园、偷菜游戏、手机短信和QQ聊天,那么这还是不是我们?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为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本文是从 两方面论述深阅读的重要性的。(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小题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第④段划线的句子能否去掉?简要说说理由。(3分)

【小题5】请你为第五段划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3分)
    

3.对比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①?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时日害(hé)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⑴杂然而前  ⑵太守  鸿雁麋鹿  ⑷予及偕亡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与“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中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不绝者B.溪深鱼肥C.贤者后乐此D.民欢乐之
【小题3】(小题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颓然乎其/间者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不贤者/虽有此D.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
【小题4】(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⑵贤者亦乐此乎?
【小题5】简答题。
⑴请找出(乙)文中能体现(甲)文“太守之乐”的真正原因的句子。   (2分)
⑵(甲)文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4.名著阅读(共1题)

8.
(题文)名著阅读
(1)“……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手……”——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
(2)“……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
①我选(  )句,简述一个故事情节(50字左右)
②写出以上两部名著中任意两个与“三”有关的故事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言表达(共1题)

9.
仿写句子:
曾经的历程就像退了潮的大海,虽以不再汹涌澎湃,但它还是将贝壳留给了沙滩;曾经的历程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