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比阅读- (共1题)
1.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下列对甲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小题4】根据文段回答。
甲词中展现出一个浪漫、旷达的苏轼,乙文中展现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苏轼。
[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 《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小题1】甲词中“水调歌头”是___________,“明月几时有”是题目。【小题2】下列对甲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欲”一“恐”暴露了诗人千丝万缕的思想矛盾。 |
B.“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
C.“此事古难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失望。 |
D.“何事长向别时圆”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子由的思念。 |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小题4】根据文段回答。
甲词中展现出一个浪漫、旷达的苏轼,乙文中展现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苏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对比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