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练习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59036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8

1.选择题(共14题)

1.
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池沼(zhǎo) 鉴赏(jiàn)   重峦叠嶂(zhàng)
B.丘壑(hè) 嶙峋(línxún)镂空( lóu )
C.琢磨(zhuó) 斟酌(zhōu) 蔓延(màn )
D.轩榭(xiè ) 心裁(cái)    盘曲(pán )
2.
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B.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C.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旁的。
D.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3.
没有错别字的是( )
A.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
B.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
C.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
D.鉴赏    工细 雷同 俯仰生姿
4.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B.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胸怀宽广,能容下丘陵和沟壑)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突兀的样子)
D.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
5.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A.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B.配合  映衬  布局  层次
C.映衬 配合 层次 布局D.层次  布局   配合  映衬
6.
下列句子排列合理的一项是(  )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②这是为什么?
③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⑤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A.①②④③⑤B.①④②⑤③
C.⑤①④②③D.⑤②③①④
7.
选择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B.《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C.《苏州园林》一文是从园林的局部来介绍苏州园林的别具一格的,如对假山和池沼的介绍,对园林角落的介绍等,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具有图画美的特征的。
D.《苏州园林》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8.
指出下面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    )
A.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比较)
B.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略窄,宽8米。(列数字)
C.咖啡驯化于15世纪,甜菜驯化于19世纪。(作比较)
D.园蛛的丝细到只有一英寸的一万五千到二万分之一光景,比蚕丝细得多(作比较,列数字)
9.
下列属于生动说明的句子是()
A.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C.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和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D.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10.
下面都是概括性句子的一组是(   )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④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⑤
11.
仔细阅读下面语句,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②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③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④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⑤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A.④⑤③①②B.②①⑤③④C.⑤③①②④D.③①②④⑤
1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打比方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C.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D.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13.
划线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轩(xiè)    池(zhǎo) 赏(jiàn)   重峦叠(zhàng)
B.亭子(tínq)   堆(dié) 墙(qì) 胸中有丘(hè)
C.空(lòu)    峋(lí) 萝(téng)   俯仰生姿(zī)
D.斟(zhuó)   干(1án) 漏(yán)    别具匠(xīn)
14.小红买了5支铅笔和3支钢笔,共用去12元,每支钢笔3.5元,每支铅笔多少元?(列方程解)

2.字词书写(共3题)

15.
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思,在后面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它的。________
看起来好像是农历月初,穿出云层形状如钩的月亮。________
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________
16.
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治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②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作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枝。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错别字
 
 
 
 
改 正
 
 
 
 
 
17.
苏州园林名满天下,随便走进一个园,那惟妙惟肖的石雕,那巧妙____(决、绝)伦的亭台,那五彩斑斓的池鱼,都会令人心旷神怡。。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18.

【小题1】阅读训练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___)
(2)文中加黑词“一切”“都”“决不”能否去掉,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小题1】(1)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小题2】(2)用“‖”把上段文字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4.语言表达(共4题)

20.
解释词语的意思
标本:__________雷同:__________别具匠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苏州某园林有一则广告: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这则告示告诉游客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它写的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______)
23.
文学知识。
《苏州园林》是现代作家____写的一篇____文,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用高度_____的语言,_____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____,又用生动而具体的语言,从各个方面____出一幅幅画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4道)

    字词书写:(3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