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
C.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 |
D.曲阜的“三孔”、少昊陵、邹城的峄山、泗水的泉林都是济宁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 |
2.句子默写- (共1题)
2.
(2015届山东济宁中考)默写填空
(1)曾子曰:“ 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2)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4)古代有很多抒发愁情的名句,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赋予“愁”以长度;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赋予“愁”以形态;李清照却在《武陵春》中赋予“愁”以重量:“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1)曾子曰:“ 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2)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4)古代有很多抒发愁情的名句,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赋予“愁”以长度;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赋予“愁”以形态;李清照却在《武陵春》中赋予“愁”以重量:“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3.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借指老人 |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无助的境地 |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全,部 |
D.余人各复延到其家 延:引领 |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欧阳修《归田录》)
4.语言表达- (共1题)
4.
参考下面的例子,从“海、路、思、记、忘”中任选一字,根据其字形特点写一两句有意蕴的话。
示例:灯——黑暗中一丁点儿的火星,也可以点燃希望的明灯。
出——努力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就会找到出路。
示例:灯——黑暗中一丁点儿的火星,也可以点燃希望的明灯。
出——努力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就会找到出路。
5.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