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浙江省金华四中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5806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7/9

1.选择题(共13题)

1.
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1)我为寻你爬上了高高的岭,原只是因为好奇,却想不到你如此强烈地 了我的心怀。
(2)啊,我听见了,听见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 的回声:我是森林!
(3)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 ,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妙了。
A.振动震荡激荡B.震荡激荡震动
C.震动震荡激荡D.震荡激荡振荡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微博工具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改善了整个社会的话语权力格局。
B.日本名古屋市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存在的言论,严重伤害了南京人民、乃至中国人民的感情。
C.华裔球星林书豪在NBA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篮球观众.
D.由于特殊的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武义宣莲以色白芬芳、颗大粒圆、肉厚易酥、营养丰富等畅销国内外市场。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公共生活空间(     )

4.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刚开始还是红日高悬,               ,剧烈的颤动中小屋仿佛也摇摆起来。
①眼前瞬间挂起一道白色的水幕
② 不一会儿,黑压压的云便重重的垂下来
③ 雨点急促地叩击屋顶上的砖瓦
④几乎没有什么前奏,连成线的雨就倾泻直下
A.②③④①B.①②③④C.④③①②D.②④①③
5.

小明坚持将好朋友小林和几个社会青年去游戏厅的事告诉了小林的爸爸。因为小明懂得友谊需要(     )

6.

小明坚持将好朋友小林和几个社会青年去游戏厅的事告诉了小林的爸爸。因为小明懂得友谊需要(     )

7.
选出文学常识判定有错误的一项 ( ▲ )(2分)
A.《简·爱》——英国——罗切斯特
B.《范进中举》——明代——胡屠户
C.《社戏》——现代——双喜
D.《陈涉世家》——西汉——司马迁
8.

如果父母误会了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9.

如果父母误会了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10.

如果父母误会了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11.

临近考试,作业负担进一步加重,父母还要求小杰多做课外作业。为此,他对父母大发脾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12.

临近考试,作业负担进一步加重,父母还要求小杰多做课外作业。为此,他对父母大发脾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13.

临近考试,作业负担进一步加重,父母还要求小杰多做课外作业。为此,他对父母大发脾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14.
读书如熬粥(13分)
①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②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粥拼的是米,是米本身,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得有耐心,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③是啊,读书之法,贵在选择。要多读经典好书,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的限制,同时又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是知识和思想贫乏的表现。”略萨对阅读经典的真谛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④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⑤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这样只会徒劳无功。坚持读书,须有目标追求。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回忆说:“那时在德国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对读书对学问颇有定力。这种咬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读书要做到恒久有定力,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克,少跳舞,少看电影。”可不是吗?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麻将了。
⑥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人民日报》)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分论点又有哪些?(4分)
【小题2】第②段的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中起的作用是什么?(2分)
【小题3】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香菱学诗》中,香菱的学诗经历可作为文中哪些分论点的论据,请选择其中一个,试加以简要阐述。(字数30字左右,3分)

3.对比阅读(共1题)

15.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
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1)猛浪若()(2)潭中鱼百许头()(3)其境过清()
【小题2】甲、乙两文中的划线句在描写内容和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4】下面两个句子各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作文(共1题)

16.
生存于天地之间,日月星光,风露雨雪,哪一样不是在无言的惠泽着我们?立足于社会之中,父母亲人,老师同学,哪一个不是在无私的关爱我们?生活中随时可见的细小事物,细细思量一下,有多少是需要我们感恩的呢?让我们大声的说声“谢谢”吧!人有了感恩之情,胸怀会因此更宽广豁达,生命也会因此得到滋润,并时时闪烁出纯净的光芒。
请以“感恩”为写作范围,写一篇文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3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对比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