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广东东莞南开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5803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5/1/20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丛教授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人们一提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他就津津乐道地谈个不停。
B.他见识多广,足迹遍及全世界,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70多种语言,以往的任何作家都无法望其项背
C.南京青奥会即将开幕,各种新闻媒体接踵而至,竞相报道。
D.当西方世界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递出经济复苏妙手回春的强烈信号。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情感丰富细腻,人物性格鲜明,而且叙述方式比较自由。(删去“之所以”或者“的原因”)
B.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在“信息”后面加“的能力”)
C.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着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一个”换到“问题”前面)
D.2010年,在我国南方抗旱救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删去“事迹”)

2.句子默写(共1题)

3.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分)
(2)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李白《送友人》)(2分)
(3)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分)
(4)王维《使至塞上》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2分)
(5)默写陈与义的《登岳阳楼》。(4分)
□□□□□□□,□□□□□□□。
□□□□□□□,□□□□□□□。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4.
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10分)
①什么是恐惧?就是对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心理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如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手臂防御等。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自身的保护,可帮助我们回避危险。但如果保护过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险,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②人们一般把常见的恐惧症分成四种: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有动物恐惧症的人见到一些动物的影像、图片或看到关于动物的文字描述,都会感到恐惧并想要逃避,甚至伴有强烈的生理症状,如心悸、出汗、透气困难等。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并且会因为无法逃离而感到害怕,如处于影剧院、地铁,尤其是电梯中,感到呼吸困难、恐慌。密集恐惧症是对排列密集的较小物体害怕或觉得恶心,例如密密麻麻的虫卵、蜂巢、淋浴喷头的出水小孔,甚至草莓等。社交恐惧症大多存在于青少年,主要表现是对学校环境的恐惧,因升学、转学或者更换班级而焦虑。
③恐惧自何而来?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可能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例如,在某些惧怕蛇的人群里,有些人一生中甚至都未见过真正的蛇,但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会对蛇产生恐惧,这是为什么呢?人类的这种恐惧心理可能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为了生存,在险象环生的丛林里面必须提高警惕,小心防范,一旦看到威胁生命的动物靠近(比如毒蛇、蝎子、毒蜘蛛等等),就会恐惧逃窜。长期的记忆被储存下来,恐惧心理由此而生。
④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呢?一般说来,对恐惧的东西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动物学家不怕和蛇、蜘蛛等动物接触,在高楼表演杂技或修筑高楼的建筑工人不会恐高,尽管他们日常工作时就要面对这些危险,但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了解到遭遇危险应如何自我救助,因此能够泰然处之。所以,若想要摆脱你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就从积累知识并充分了解那件事物本身开始吧!
(选自《博物》 2012年第4期,有改动)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
B.常见的恐惧症有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电梯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C.人类对蛇的恐惧心理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D.恐惧的心理反应有时更近乎是一种本能。
【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了什么是恐惧、恐惧的类型、恐惧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恐惧心理。
B.第②段划线句“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中,去掉“主要”一词文意有改变。变成了场所恐惧症的表现只有“对封闭空间的恐惧”一个,和原句表意有较大差别。
C.第②段只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四种常见的恐惧症。
D.“无知者无畏”,所以要想消除恐惧,“不知道”就是最好的办法,根据文意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小题3】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4分)
【链接材料】考试时,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头晕出汗、紧张焦虑、记忆模糊、反应迟钝、思维紊乱、精神不集中等现象。严重的还可能引起生理上的胃痛、头痛、腹痛。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考试恐惧症”。
(1)考试恐惧症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2分)
(2)怎样才能减少或消除对考试的恐惧?(2分)

4.课内阅读(共1题)

5.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A.上下路平安B.有两人铺毡答如流
C.日更定矣非曲直D.余强饮三大而别不之冤
【小题2】(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接着记赏雪的过程。然后笔峰一转,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B.本文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
C.文章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充分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5.其他(共1题)

6.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wéi miào wéi xiào( )。
(2)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zhù zú( )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3)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chóng luán dié zhàng( ),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
(4)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cāng sú(    ),绘画尚少诗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