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5752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20/1/16

1.诗歌鉴赏(共1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小题1】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____________,下阙重在____________。
【小题2】词人借“遣冯唐”“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2.对比阅读(共1题)

2.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②陛:殿堂的台阶。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⑤士既事者兼月: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宫妇左右莫不王(______)
(2)时时而进(_______)
(3)公狐白之裘(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闻寡人耳者 孔子闻
B.时时而进   立有
C.窥镜自视   雨雪三日天不寒
D.上书谏寡人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小题3】下列对(甲)(乙)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选文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B.(乙)选文表现了晏子是一位关心百姓、善于言辞、敢于劝谏的人。
C.(甲)选文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表现邹忌的治国之才。
D.(甲)(乙)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同时给人无可辩驳之感。
【小题4】(甲)(乙)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对比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