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纤细(qiān) 锐不可当(dāng) 河堤(tí) |
B.两栖(qī) 惟妙惟肖(xiào) 琐屑(xiè) |
C.陨石(sǔn) 重峦叠嶂(zhàng) 扼制(è) |
D.藩篱(fān) 迥然不同(jiǒng) 气氛(fèn) |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由于教师和家长缺乏有效的 ,两者关系紧张是当前的普遍现象。
②直到今天,遭天旱,四川有些农村里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 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③这些劣质奶粉造成的危害 ,奶制品销售市场非整顿不可。
①由于教师和家长缺乏有效的 ,两者关系紧张是当前的普遍现象。
②直到今天,遭天旱,四川有些农村里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 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③这些劣质奶粉造成的危害 ,奶制品销售市场非整顿不可。
A.沟通 乞求 骇人听闻 | B.勾通 祈求 耸人听闻 |
C.勾通 乞求 耸人听闻 | D.沟通 祈求 骇人听闻 |
2.字词书写- (共1题)
6.
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用“——”划出错别字,并改正:
①迎接风雪zài(_______)途的寒冬
②未复有与(_________)其奇者
③可爱者甚蕃(_______)
④燕子piān(_________)然归来
⑤重峦叠障
⑥不可明状
①迎接风雪zài(_______)途的寒冬
②未复有与(_________)其奇者
③可爱者甚蕃(_______)
④燕子piān(_________)然归来
⑤重峦叠障
⑥不可明状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7.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仿佛若有光
(2)屋舍俨然
(3)矜、寡、孤、独
(4)盗窃乱贼而不作
【小题2】翻译: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小题3】(1)[乙]文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在甲文中有具体的描绘,这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大同社会里,现实社会中“ ”,“ ”等诸多黑暗现象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是一个“ ”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小题4】读了[乙]文以后想一想,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是不是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
【小题5】仿照例句结构,再写一个句子。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仿佛若有光
(2)屋舍俨然
(3)矜、寡、孤、独
(4)盗窃乱贼而不作
【小题2】翻译: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小题3】(1)[乙]文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在甲文中有具体的描绘,这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大同社会里,现实社会中“ ”,“ ”等诸多黑暗现象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是一个“ ”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小题4】读了[乙]文以后想一想,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是不是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
【小题5】仿照例句结构,再写一个句子。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8.
苏州园林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②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④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⑤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小题1】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哪一句?
【小题2】第一段□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小题3】用∥线为第一段划分层次① ② ③ ④ ⑤
【小题4】第一段第②句中的“似乎”、“一致”能否去掉?为什么?
【小题5】“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什么?
【小题6】作者在说明池沼时,其意图主要是什么?
【小题7】第二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哪些?
【小题8】这两个文段采取___________说明顺序,它们之间是_________关系。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②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④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⑤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小题1】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哪一句?
【小题2】第一段□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A.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 B.布局 映衬 配合 层次 |
C.层次 配合 映衬 布局 | D.布局 层次 配合 映衬 |
【小题4】第一段第②句中的“似乎”、“一致”能否去掉?为什么?
【小题5】“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什么?
【小题6】作者在说明池沼时,其意图主要是什么?
【小题7】第二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哪些?
【小题8】这两个文段采取___________说明顺序,它们之间是_________关系。
5.课内阅读- (共1题)
9.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A、可爱者甚蕃( )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C、陶后鲜有闻( )
D、宜乎众矣( )
(2)“花之隐逸者也”一句中“之”与下列哪项中加点的“之”意义相同(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孔子云:何陋之有?
(3)认真理解第二段文字,指出下面水陆草木之花比拟的对象。
菊: 牡丹: 莲: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生长环境方面写“莲”的高洁。
B、濯清涟而不妖——从生活条件方面写“莲”的美丽。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从体态方面写“莲”的正直。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风度方面写“莲”的清高。
(5)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词语。A、可爱者甚蕃( )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C、陶后鲜有闻( )
D、宜乎众矣( )
(2)“花之隐逸者也”一句中“之”与下列哪项中加点的“之”意义相同(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孔子云:何陋之有?
(3)认真理解第二段文字,指出下面水陆草木之花比拟的对象。
菊: 牡丹: 莲: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生长环境方面写“莲”的高洁。
B、濯清涟而不妖——从生活条件方面写“莲”的美丽。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从体态方面写“莲”的正直。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风度方面写“莲”的清高。
(5)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语言表达- (共1题)
7.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