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九年制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5602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3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憔悴(qiáo) 并蒂(tì) 荫蔽(yìn)  吝啬( lìng)
B.一霎(shà)时  贮蓄(chù)    沐浴 (mù)  着落( zhuó)
C.侍弄(shì) 分歧(qí) 匿笑(nì)   徘徊(huái)
D.莅临(lì) 粼粼(lín)    祷告 (dǎo)  姊妹(zhǐ)
2.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嘹亮 恍然大悟 疲惫不堪 各得其所
B.发髻 美不甚收 自做主张 花枝招展
C.静谧 油然而生 淅淅沥沥 咄咄逼人
D.酝酿 花团锦簇 截然不同 喜出望外
3.
(题文)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艺术节上,同学们载歌载舞,大家都沉湎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
C.这次学校组织的安全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绞尽脑汁,深感自己知识储备不足。
D.平顶山公园玉兰花的花期就快到了,而且能从3月初持续到4月底, 参差不齐地开出数百朵花。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长沙市交通监察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C.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马虎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途最大的障碍。
D.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5.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
B.《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天净沙.秋思》是我国明朝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6.若不等式组 {b2x>0xa>2 的解集是﹣1<x<1,那么(a+b)2017={#blank#}1{#/blank#}.
7.若不等式组 {b2x>0xa>2 的解集是﹣1<x<1,那么(a+b)2017={#blank#}1{#/blank#}.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现代文课外阅读:
顶碗少年
赵丽宏
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小题1】请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顶碗少年”在整件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题2】读完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顶碗少年”的性格特点。
【小题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小题4】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败后,一位老人走到台上向他“低声说了一句什么”,结合上下文,请把老人的话补充出来。此题只要能与上下文衔接即可,但只能是一句。
【小题5】通读全文,谈谈为什么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3.课内阅读(共1题)

9.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___________
(3)吾日三吾身_________ (4)不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3】“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________的修养。
【小题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4.作文(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常常会出人意料,或喜或悲,或酸或甜,但也许这就是生活吧。

请你以“真没想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结合自身体验,力求写出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信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