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5597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16

1.对比阅读(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节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相当于随行秘书。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元方入门不   顾:回头看
B.伋辞之 谢:道歉
C.及事  讫:完毕
D.先一日 期:约定的日期
【小题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2)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小题3】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课内阅读(共1题)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人谋而不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B.温而知新 故:旧的
C.好之者不如之者   乐:快乐
D.饭疏食,饮 水:热水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知者不如好之者    择其善者而从
B.吾十有五而志学    我如浮云
C.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师矣
D.学不思则罔 人不知不愠
【小题3】对下列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指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他们的缺点要督促他们改正。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一国军队,可以夺取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夺取的。
【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不断实践。学习又是互相切磋、互相鼓励、互相交流的事情,“有朋自远方来”就是志同道合之人,从远方而来,交流求学的心得,探索为人的道理。在孔子眼中,修身与别人的知不知有关系。别人不了解,影响一个有修养的人的心境。
B.“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一章,孔子赞扬颜回吃着简单的饭食物,住在简陋的小巷,却能忍住贫困,不改变自己的乐趣。几句话,就表现出颜回勤学好问的君子形象。
C.“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则语录是孔子的自我表白,讲他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孔子并不绝对排斥富贵,并且他还认为富贵是人们正常的欲求,但如果追求富贵要以损害道德(仁、义)为代价,那就不可取了,仁者、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的人。孔子无常师,从每一个人学习他们的优点。所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只要抱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学习态度,都可从中得到提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对比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