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5594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20/1/11

1.诗歌鉴赏(共1题)

1.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杉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小题1】请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小题2】诗歌最后说“半匹红纱一丈绫”就换走了“一车炭,千余斤”,这说明了什么?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2.
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①“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②“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③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④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⑤“豆可中吃呢?”

⑥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⑦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⑧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⑨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小题1】六一公公家的豆被“我们”偷了,选文中还说他非常“感激”,你怎么理解?
【小题2】从选文第②段中,可以看出双喜怎样的性格特点?
【小题3】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3.课内阅读(共1题)

3.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见渔人大惊/不知有汉
B.不足外人道也/全石以
C.停数日,辞/一狼径
D.问今何世/故学然后知不足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小题3】渔人离开桃花源时“处处志之”,再来寻找的人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借桃花源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