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融安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5592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20/1/11

1.诗歌鉴赏(共1题)

1.
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题1】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______________图;第二幅是______________图。
【小题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两句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2.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完成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

【小题1】选文开头画横线部分的句子是新闻的导语,它告诉了读者哪三个情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联系上下文,从下面句子中品味其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巩固的,弱点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小题3】请从一个角度,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对比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至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小题1】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康乐以来B.蝉则/千转不穷
C.沉鳞/竞跃D.经纶/世务者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日欲(坠落)B.泉水石(冲击,撞击)
C.鸢飞天者(至,到达)D.沉竞跃(水光波动的样子)
【小题3】下面对(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理解:写出了茅山中一日之美。
B.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翻译:流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理解:写出了江水的清澈明净。
C.实是欲界之仙都。(翻译: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理解:作者被贬官后,心情郁闷,看到此美景,不由得发出感叹。
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翻译: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理解:表现作者纵情游赏,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和怡然自得。
【小题4】把(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5】(甲)(乙)两文都抓住___________的特征进行描写;在写法上(乙)文先_________后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对比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