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王安石是一位理论上的先行者,希望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请回答:
3.《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土地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 )
4.《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土地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 )
2.综合性学习- (共1题)
5.
综合性学习。(7分)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景山中学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小题1】(方案设计)本次活动的成功举行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两个。(2分)
活动一:班主任、辅导员开展“每月一访”活动。
活动二:开展“手拉手”同学结对、师生结对互助活动。
活动三: 。
活动四: 。
【小题2】(图片探究)阅读下面两幅关于留守儿童的图片,写出你从中探究出的结论。(2分)

【小题3】(口语交际)远在广州工作的父母担心吴玥的安全,要求她每天放学及时回家,不要外出。吴玥觉得生活很枯燥、单调,听说社区成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非常想去参加。于是,她给爸爸打电话说:“ ”爸爸说:“好的,你去吧!”(3分)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景山中学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小题1】(方案设计)本次活动的成功举行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两个。(2分)
活动一:班主任、辅导员开展“每月一访”活动。
活动二:开展“手拉手”同学结对、师生结对互助活动。
活动三: 。
活动四: 。
【小题2】(图片探究)阅读下面两幅关于留守儿童的图片,写出你从中探究出的结论。(2分)

【小题3】(口语交际)远在广州工作的父母担心吴玥的安全,要求她每天放学及时回家,不要外出。吴玥觉得生活很枯燥、单调,听说社区成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非常想去参加。于是,她给爸爸打电话说:“ ”爸爸说:“好的,你去吧!”(3分)
3.其他- (共3题)
6.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想成功。不管是在仕途上已经取得成功的,还是让人仰慕的权贵,他们多数不减在成功的基础上更加进取的雄心;即使是在经济上财富多得只认为是一种符号的巨商大贾,也仍然少不了继续竞争的欲望;甚至在技术上有很高造谐的人,也是“学而不止”孜孜不蜷,这似乎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因为成功是一个个阶梯性的奋斗过程,而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为此,中外古今有识之士留下了很多可观的励志名言和经验荟萃。但成功未必非用所谓“亏本的勤奋”。不然的话,一切的勤奋不仅仅会给自己的将来带来不幸,还会累及家人,出现巨大的负面效果。
【小题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巨商大贾() huìcuì()(2分)
【小题2】画线句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加以改正。()改为()()改为()
【小题3】选文中有一句话与选段中心无关,请用波浪线标出来。(2分)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想成功。不管是在仕途上已经取得成功的,还是让人仰慕的权贵,他们多数不减在成功的基础上更加进取的雄心;即使是在经济上财富多得只认为是一种符号的巨商大贾,也仍然少不了继续竞争的欲望;甚至在技术上有很高造谐的人,也是“学而不止”孜孜不蜷,这似乎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因为成功是一个个阶梯性的奋斗过程,而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为此,中外古今有识之士留下了很多可观的励志名言和经验荟萃。但成功未必非用所谓“亏本的勤奋”。不然的话,一切的勤奋不仅仅会给自己的将来带来不幸,还会累及家人,出现巨大的负面效果。
【小题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巨商大贾() huìcuì()(2分)
【小题2】画线句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加以改正。()改为()()改为()
【小题3】选文中有一句话与选段中心无关,请用波浪线标出来。(2分)
7.
参照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画线句,再续写两句,要求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2分)
春叶驱走了严寒,夏叶荫庇了炎热, , 。叶,因个性而丰富;叶,因奉献而多彩;生活因追求而充实,人生因奋斗而精彩。
春叶驱走了严寒,夏叶荫庇了炎热, , 。叶,因个性而丰富;叶,因奉献而多彩;生活因追求而充实,人生因奋斗而精彩。
8.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16分)
(甲)愚公移山
《列子》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曾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约取而实得
张尔岐
叶奕绳尝言:吾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摘录之,录讫则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则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①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②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泛泛而读略得印象者,稍经时日,便腹中空空,不如予之约③取而实得也。”
(注释)①务期:一定要达到。②笥(sì):藏书的器具。③约:简要,精练。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4分)
(1)吾与汝毕力平险(2)始一反焉(3)录讫则朗诵十余遍(4)壁既满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小题3】(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
【小题4】填空和简答。(16分)
(1)甲文第一段运用什么手法极言太行、王屋两座山的高大?有何用意?(2分)
(2)乙文“约取”的具体表现为 ,“实得” 的具体表现为 。(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3)你从甲、乙两文中获得的共同启示是什么?(2分)
(甲)愚公移山
《列子》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曾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约取而实得
张尔岐
叶奕绳尝言:吾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摘录之,录讫则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则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①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②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泛泛而读略得印象者,稍经时日,便腹中空空,不如予之约③取而实得也。”
(注释)①务期:一定要达到。②笥(sì):藏书的器具。③约:简要,精练。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4分)
(1)吾与汝毕力平险(2)始一反焉(3)录讫则朗诵十余遍(4)壁既满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年且九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B.俟再读有所录/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C.一字不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D.帝感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
【小题4】填空和简答。(16分)
(1)甲文第一段运用什么手法极言太行、王屋两座山的高大?有何用意?(2分)
(2)乙文“约取”的具体表现为 ,“实得” 的具体表现为 。(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3)你从甲、乙两文中获得的共同启示是什么?(2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综合性学习:(1道)
其他:(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