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广东佛山顺德区七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5487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2/6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世界数字图书馆馆藏包罗万象,从图书到各种档案都有。
B.我对这个小小的生灵肃然起敬,同时又生出几分惭愧。
C.他填报高考志愿时,又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见异思迁
D.参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对英雄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2.
下列各句修改后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而且叙述方法自由活泼。(“之所以”和“的原因“去掉其中之一)
B.军训态度的好坏,决定了汇操比赛的成功。(把“成功“改为“成败”)
C.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市交警支队加大了巡查整治的力度。(删除“不”)
D.为了搞好百年校庆,学校领导研究并征集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意见。(在“校庆”后面加“活动”)

2.句子默写(共1题)

3.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3)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作者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5)请默写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
□□□□□□□,□□□□□□□。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其一坐于前(__________)   (2)一狼其中(_________)   (3)以诱敌(_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只狼一只“假寐”,一只“洞其中”,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充分体现了狼的狡猾、阴险。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C.屠户由“弛担持刀”到“暴起”,是与狼由对峙到反攻,既表现了屠户的勇猛,又表现了他的沉着。
D.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4.语言表达(共1题)

5.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美不胜收。
春,花红柳绿,莺歌燕舞;夏,
秋, ;冬,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