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洞头县六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4206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3/3

1.简答题(共4题)

1.
小明发现他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绿色物质.查阅资料后,他知道了该物质为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铜是在什么条件下锈蚀的?小寒猜想铜生锈可能是铜与水、氧气及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借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中试管内条形物为铜片).半个月后,他发现只有B试管中的铜片生锈了.请根据实验回答:

(1)D试管中的铜片不会生锈,可能是因为试管中缺少________(填化学式)的缘故.
(2)上述A实验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控制变量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还缺少一个实验组,请你做出补充(可画图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市售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CH2CH2)n]制成,有的是用聚氯乙烯[(CH2CHCl)n]制成,通过查阅资料可知:(CH2CHCl)nO2  2nCO2+nH2O+nHCl
其中n是上千或上万的数值;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有刺鼻气味。 
(1)通过点燃的方法可以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如果塑料袋点燃时有强烈的刺鼻气味,这种塑料袋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制成的。
(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塑料燃烧的产物。若A瓶燃烧的是聚氯乙烯塑料,在B瓶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设计中C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将___________(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钠11.7克,则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多少克?
(3)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
4.
2013年6月1日起我县灵霓大堤区间测速正式启用。它有效的减少了车辆超速,保证了人们出行安全。灵霓大堤全程14400米,一辆轿车跑完全程用时14分钟。已知该车受到的平均牵引力为3000牛。

则(1)汽车在开动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
(2)跑完全程汽车牵引力做了多少功。________
(3)汽车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多大?(小数点后面保留2位有效数字)________

2.选择题(共16题)

5.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浓硫酸稀释
D.闻气体气味
6.
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氯化钠
熟石灰
甲烷
氧气
用途
除铁锈
中和酸性土壤
作燃料
供呼吸
 
A.AB.BC.CD.D
7.
通过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学习,你认为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将铁的表面涂上油漆,以保护铁不受腐蚀
B.硫酸铜溶液不能用铁桶盛放
C.将裸露的铁管埋在潮湿的土里,防止生锈
D.将铁锻造成不锈钢,以保护铁不受腐蚀
8.
将锌、铜分别放人稀硫酸中,锌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表面无明显现象。通过这一现象可以判断()
A.锌的导电性比铜强
B.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C.锌的导电性比铜弱
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
9.
下列物质中,可溶于水的是(   )
A.Cu(OH)2B.CaCO3C.NaClD.AgCl
10.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黑火药的成分“一硝二硫三木炭”,其中的“硝”指的是硝酸钾(KNO3),它也是农业上一种重要的化肥。它属于()
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
11.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aO+H2SO4===CaSO4+H2O
B.Na2O+H2O===2NaOH
C.Ca(OH)2+CO2===CaCO3↓+H2O
D.KOH+HNO3===KNO3+H2O
12.
下列物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
A.FeCl3溶液B.稀HClC.CuSO4溶液D.CO2气体
13.
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最好用( )
A.NaOH溶液B.Na2CO3溶液C.石蕊试液D.BaCl2溶液
14.
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C6H5COOH),它的化学性质和盐酸相似,可用做食品防腐剂。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把锌粒放入苯甲酸溶液中不会产生气泡
C.苯甲酸溶液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15.
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
A.为了证明NaOH溶液呈碱性,在其溶液中滴加稀HCl
B.为了证明氧气是否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C.为了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在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D.为了证明SO42-离子,加入含稀硝酸的Ba(NO3)2溶液
16.
在蔗糖中滴加少量下列溶液,能使蔗糖碳化变黑的是()
A.浓硫酸B.浓食盐水C.浓氢氧化钠D.浓盐酸
17.
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
A.CuSO4B.NaOHC.H2SO4D.CuO
18.
如图所示实例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A.起重机吊起大象B.马拉车前进
C.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D.杠铃纹丝未动
19.
下列单位中那个是功和能的单位( )
A.焦B.焦/秒C.瓦D.牛/千克
20.
能量的转换是自然界普遍的现象.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燃烧的火堆化学能→热能
B.电瓶车充电时化学能→电能
C.光合作用光能→化学能
D.洗衣机工作时电能→机械能

3.填空题(共5题)

21.
图甲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图乙是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

(1)在上述两个实验中,氢气和木炭表现出相同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性。
(2)某同学正确操作做完乙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但她惊讶地发现黑色粉末没有溶解,试管中也未产生预期的气泡,这说明图乙的反应并没有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关于铁的氧化物如下信息:
根据以上信息,乙实验试管中反应除产生了二氧化碳,还生成了_______________
22.
违反实验操作规程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造成伤害事故。
(1)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若用浓盐酸,则收集到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浓盐酸具有__________性,出来的气体会干扰实验进一步的进行。
(2)做酸的性质实验时,常需要用到许多试剂,实验时滴管不能未经洗涤就交叉使用否则会引起药物污染、失效。如在盛有石蕊试液的滴瓶中插入附有氢氧化钠的滴管,这瓶石蕊试液就会变_____色而失效。
(3)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实验结束时的顺序应先______________,否则会使铜重新被氧化成氧化铜。
23.
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而变质,请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_溶液,生成白色沉淀,通过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将溶液中的沉淀除去。
24.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实验过程中,插入一支温度计来测量溶液的温度时,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你认为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mL氢氧化钠溶液恰好被稀盐酸完全中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将铁块竖直向上匀速提升,所得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根据表格可知:做功最多的是________同学,功率最大的是_______同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选择题:(16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