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4题)
1.
下表所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的百分比,请回答: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 控制的;
(3)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原因是 。
| 产热量(%) | |
| 安静 | 劳动或运动时 |
脑 | 16 | 1 |
内脏 | 56 | 8 |
肌肉 | 18 | 90 |
其它 | 10 | 1 |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 控制的;
(3)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原因是 。
2.
如图是汽车司机看到红灯停车的反射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感受到红灯刺激的是眼中的 ;
(2)图中①表示的是 ;
(3)看到红灯停车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中至少有2个,它们是 ;
(4)在这个反射过程中,③属于 。

(1)感受到红灯刺激的是眼中的 ;
(2)图中①表示的是 ;
(3)看到红灯停车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中至少有2个,它们是 ;
(4)在这个反射过程中,③属于 。
3.
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100毫升用于配制成稀硫酸,问:
(1)这10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为多少克?其中含溶质多少克?
(2)他将这100毫升浓硫酸与500毫升水均匀混合,求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浓硫酸(H2SO4) 500毫升 | |
浓度(质量分数) | 98% |
密度 | 1.84克/厘米3 |
相对分子质量 | 98 |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 | |
(1)这10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为多少克?其中含溶质多少克?
(2)他将这100毫升浓硫酸与500毫升水均匀混合,求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4.
如图为高温高压蒸汽消毒锅自动测定锅内温度的电路原理图。其中R0为定值电阻,阻值为5Ω。A为温度指示表(实质是一只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R1(测温探头)为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锅内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关于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1)若锅内温度为75℃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4A,试求电源的电压U。
(2)若锅内温度为125℃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求此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

锅内的温度值/℃ | 25 | 37.5 | 50 | 62.5 | 75 | 87.5 | 100 | 112.5 | 125 |
R1对应的电阻值/Ω | 150 | 80 | 50 | 30 | 20 | 15 | 10 | 7 | |
(1)若锅内温度为75℃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4A,试求电源的电压U。
(2)若锅内温度为125℃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求此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
2.选择题- (共20题)
5.
小勇不小心手指被利刃划破,疼痛难忍,但他仍然紧咬牙关不吭声。此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路径有:①脑 ②脊髓 ③手部感受器 ④传出神经 ⑤传入神经 ⑥腮部肌肉,其先后顺序为()
A.③⑤②①④⑥ | B.④②①⑤⑥③ | C.③⑤④①④⑥ | D.③②④⑤②④ |
6.
下列关于人体的神经调节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
B.人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发生反应属于条件反射 |
C.胰岛素不仅可以消化小肠中的食物,还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
D.人幼年时饮食长期缺碘易患呆小症 |
7.
“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这十个字沉痛的揭示了酒后驾车的危害。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这些词语相对应的神经中枢依次是()
A.大脑、脊髓、脑干 | B.大脑、脑干、小脑 |
C.小脑、脊髓、大脑 | D.大脑、小脑、脑干 |
10.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农田中的杂草都可用生长素类似物除去 |
B.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控制在D点 |
C.B点时对杂草起抑制作用对农作物起促进作用 |
D.曲线②代表双子叶杂草 |
11.
有60℃时A物质的溶液100g,若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时,有4gA的晶体析出(不含结晶水),再蒸发掉10g水时,又有6gA的晶体析出,则6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A.12克 | B.20克 | C.40克 | D.60克 |
14.
如图所示,容积为3 dm3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为1㎏的水,现将一个密度为0.6×103㎏/m3的木块放入容器中,木块与容器壁不接触,水恰好没有溢出,则木块的质量为( )


A.0.6㎏ | B.1.2㎏ |
C.1.8㎏ | D.2.0㎏ |
17.
2014年9月21日在青海湖出现了壮观的“九龙吸水”现象(如图),这是龙卷风出现在水面上时形成的天气现象。龙卷风实质上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吸”起物体的原因是()


A.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 |
B.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大于外部的压强 |
C.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增大 |
D.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减小 |
18.
在一段细木棍的一端缠绕几圈铁丝,使它能直立浮在水中,并有一段露出水面,如果用剪刀将露出水面的部分剪去,则剩下的部分将()
A.下沉到水底 |
B.上浮 |
C.下沉,但悬浮在水中 |
D.不下沉也不上浮,断面仍与水面相齐 |
20.
三个完全相同的实心铜球,分别在如图所示的水、盐水、水银三种液体中静止,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 |
B.F甲<F乙<F丙 |
C.F甲=F乙<F丙 |
D.F丙<F甲<F乙 |
21.
如图所示,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同种材料导体制成的AB和CD连接在一起接入电路中,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RAB>RCD,IAB<ICD |
B.RAB<RCD,IAB<ICD |
C.RAB>RCD,IAB=ICD |
D.RAB<RCD,IAB=ICD |
22.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测的是通过灯L1的电流 |
B.电流表测的是通过灯L1和L2的总电流 |
C.取下灯L1后L2仍然会亮,电流表有读数 |
D.取下灯L2后L1也不亮,电流表无读数 |
24.
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
B.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 |
C.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 |
D.气温即大气温度,故气温测量不需要在百叶箱里读得 |
3.填空题- (共4题)
25.
某温度下,将80克蔗糖放到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溶解掉64克蔗糖,得到蔗糖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________克。
(2)假如该溶液已饱和,要使它变成不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加溶剂,④增加溶质,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
(1)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________克。
(2)假如该溶液已饱和,要使它变成不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加溶剂,④增加溶质,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
26.
利用一根吸管制作一个简易密度计
(1)为了让饮料吸管能竖直的漂浮在液体中,应在吸管的 (上端/下端)塞入一些铜丝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闭起来.若将它放入液体中后不能竖直漂浮,请提出改进做法 ;
(2)这根吸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它露出液面部分的长度
(越长/越短/不变),受到的浮力大小 (变大/变小/不变);
(3)通过正确计算,在吸管上标出对应的刻度线,便制成了一个简易的吸管密度计.下列四种刻度的标示合理的是 。
(1)为了让饮料吸管能竖直的漂浮在液体中,应在吸管的 (上端/下端)塞入一些铜丝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闭起来.若将它放入液体中后不能竖直漂浮,请提出改进做法 ;
(2)这根吸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它露出液面部分的长度
(越长/越短/不变),受到的浮力大小 (变大/变小/不变);
(3)通过正确计算,在吸管上标出对应的刻度线,便制成了一个简易的吸管密度计.下列四种刻度的标示合理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