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A.附和(hé) 推崇(chóng) 潜滋暗长 人情世故 |
B.帷幕(mù) 弛骋(chěng) 锋芒毕露 忍俊不禁 |
C.惩戒(jiè) 诀别(jué) 漠不关心 绌绌逼人 |
D.矜持(jīng) 倔强(jiàng) 眼花撩乱 杳无消息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愿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阕写作者在“天上”“人间”徘徊的矛盾,下阕写词人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
C.“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既指“嫦娥”也代“月”,通过婵娟月色来传达一种美好祝愿,一同忘却忧愁,共享这良辰美景。 |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性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昆虫记》被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
B.《三峡》《湖心亭看雪》《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分别选自《水经注》《陶庵梦忆》《三国演义》《红楼梦》,作者分别是郦道元、张岱、罗贯中、曹雪芹。 |
C.布衣、白丁皆指平民;伛偻、垂髫皆指老人;夫子、尊君皆是尊称:婵娟、天镜皆是月亮:《诚子书》《与朱元思书》皆是书信。 |
D.古诗常常用典,例如李白《行路难》(其一)运用了“姜尚在碧溪垂钓”“伊尹梦乘舟日边”的典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了“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余既以罪请谪①监筠州盐酒税②,未至,大雨,筠水泛滥,灭南市,登北岸,致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酒③,水患尤甚,既至,数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④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⑤。暮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之,治先人之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节选自(苏辙《东轩记》)有删改)
[往]①文中指作者受苏轼的“乌台诗案”牵连遭贬。②监筠(jǖn)州盐酒税:主管筠州的盐酒税务。③漘(chún);水边,④鬻:卖,⑤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与市场的买卖人争微小的利益以效自己之力。【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负者歌于途。 | B.起坐/而喧哗者。 |
C.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 | D.然而非/所敢望也。 |
①树林阴翳 ②守谓谁 ③水患尤甚 ④余既以谴来此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守归而宾客从也 使得归休田里 |
B.醉能同其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 |
D.辄昏然就睡 饮少辄醉 |
①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暮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
【小题5】[甲]文中作者快乐的原因是__________,[乙]文中作者则希望获得__________的快乐。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辣椒的时光
晓寒
①在湘东,辣椒是菜地里的王。
②栽辣椒之前,一般要先铲火土。挑一块荒地,将墈上的草和藤一股脑割下来摊开,再铲些草皮盖了,捡些干燥的松针塞在里面引火。火点燃后,被草皮压着,看不到它丝绸一样的形状,也听不到它呼呼的响声。青烟如扯线团一样没完没了地扯出来,几天几夜还没有停下的意思。等烟没了,火也熄了,剩下那堆褐里带黄的泥土就叫火土。然后把它丢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日头晒,直到变成黑黝黝的,用手一握能流出油来。这件事在正月就陆续开始,村庄里不时升起一股股青烟。风追着烟四处流浪,空气中传来一种草木和泥土焚烧的气味。
③惊蛰过后,母亲去竹山排挖土。她挑着一担火土摇摇晃晃地经过石板路、木桥、田埂,来到土边,放了撮箕,接着抡起松耙,碗口大的土坷垃应声而碎。有些鸡蛋大的,松耙奈何不了,母亲便蹲下身子,像个顽皮的孩子,一只手抓一个,一捏,碎了,再一捏,又一个碎了。最后,母亲站起身来,打量着眼前这块平整的土,很满足地吁了一口气。母亲沉浸在小小的成就感里,忘记了自己的头上、衣服上、手上沾满泥土,汗水把这些泥土的颗粒泡化,在她的脸上和手臂上冲出一条条带着泥渍的小溪。
④火土在撮箕里隆起,母亲双手捧着撒在新翻的土里。她显得小心翼翼,不时蹲下去看一看,用手拨弄几下,等到盖上的火土均匀、平整了,才从衣袋里慢悠悠地掏出三个纸包。母亲把纸包里的辣椒种子撒下去,再撒几把火土,然后拍拍手,收拾东西,回去等待种子在火土里发芽。
⑤十几天后,土里冒出细细的芽来,密密麻麻,像许多小孩子挤在一起唧唧喳喳地说着话。辣椒秧子长得快,见风长,见雨长,见阳光也长。它们开一片叶子,又开一片叶子,一片叶子搭在另一片叶子上,把一块土遮得密不透风。等长到一拃高的时候,挑一个阴天,母亲就会把它们栽到另一块土里去。
⑥土早就挖好,分了畦,畦上刨些浅坑,一行三个,横竖对得整整齐齐。把辣椒秧子带泥挖了,粗壮的,一个坑里栽一根,不那么壮的,一个坑里栽两根或者三根。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辣椒就完成了一次简单的迁徙。不过,相对于它们的祖先几百年前从遥远的美洲来到这片东方的土地,这次迁徙短得简直不值一提,仅仅是经过一个田垄、一片池塘或一口古井。
⑦种过菜的人知道,最容易种的是冬瓜、南瓜、苦瓜,把底肥放足,栽下去就不怎么管了。相比之下,辣椒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无微不至的照顾。
⑧辣椒其实长得很卖力,但它就是使出浑身解数,也长不过草。牛筋草、省把草、红脚草从来不讲道理,它们抢雨水,抢阳光,抢本来属于辣椒的肥料。因此,隔六七天母亲会去扯一次草,施一次肥。这样几个回合,就能看到辣椒的枝丫像手指一样叉开,开始长成树的模样,白色的花苞从枝枝节节上嘟噜嘟噜地冒出来。
⑨花苞终于在母亲的期盼里变成花朵。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像一个个细小的星星,连着一个稍微弯曲的绿柄,埋在碧绿的枝丫间。不几天,白色的花朵便洋洋洒洒,叶子的光芒黯淡了下去。
⑩辣椒结出来了。米粒儿大小的它们,一脸羞怯地寻求叶子的庇护,然后偷偷地抽个儿,沉甸甸地往下坠。这时候,打屁虫来了,它们成群结队,缠满枝干。母亲又开始对付这些虫子。她左手拿着皮撮放在辣椒树下,右手抓着辣椒树不停地摇晃,打屁虫极不情愿地落到皮撮里。父亲早已在地坪里烧起一堆火,母亲把皮撮里的打屁虫往火堆里一倒,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响声,一股臭气扑鼻而来。这场人和害虫的战争以母亲的胜利告终。
⑪端阳节前后,辣椒熟了,一个个坠满树上,望过去一片青幽。辣椒的成熟像是一种无声的号令,很多菜都跟着熟,黄瓜、丝瓜、茄子、苦瓜、四季豆……每年这个时候,母亲把新熟的菜从地里摘回来,每样挑一点炒了盛在碗里,整整齐齐地摆到桌上,然后用量筒盛些米,点三根香插在米上,没有跪拜,没有祝颂,也不烧钱纸,不打爆竹,任凭香上的青烟在偌大的厅屋里飘动。这是一个极简的仪式,叫做吃新。不单我家这样,家家都这样。这个不知在村庄里流传了多久的习俗,使辣椒的成熟注入仪轨的庄严,成为一件不可小觑的事情。一年到头在地里打滚的女人们,对一片土地的复杂情感,都化作了穿堂风中袅袅的青烟。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3月28日)
【小题1】文章开头写道:“在湘东,辣椒是菜地里的王”,结合下文,请你谈谈作者为什么这说。【小题2】请你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这样见个回合,就能看到辣椒的枝了像手指一样叉开,开始长成树的模样,白色的花苞从枝枝节节上嘟噜嘟噜地冒出来。
【小题3】第⑨段作者用了一整段指写了辣椒的花朵,具有怎样的作用?
【小题4】请你用关键词的方式概括辣椒的栽种过程。
(_____)→撒火土→(_____)→(_____)
【小题5】写出你对“一年到头在地里打滚的女人们,对一片土地的复杂情感,都化作了穿堂风中袅袅的青烟”这句话的理解。
语言是一种生活方式
黄彩玉
①“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的材料,契合了江苏诗情画意、清新脱俗的气质,让人眼前一亮,德国诗人海涅曾说:“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那么,语言和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②其实,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思考推理、传承文明、身份认同,人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并以这种文化身份存在。
③社会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需要语言,商贩用语言叫卖商品,教师用语言教授知识,医生用语言探查病情.俗语“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三寸舌胜过百万兵”,就是指语言发挥出的交际作用,当然,中国文化更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交际生活中人们为界定社会关系也需要语言,《论语》中有“未见颜色而言谓之替”,就是提醒人们在交际生活中要了解对方,中国人素来注重说话的场合和彼此的关系,以界定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④精神生活中人们思考推理,认知外界需要语言,“话不说不明,灯不挑不亮”,没有语言,概念没有依托,推理进程很难进行,语言是认知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也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精神生活中人们进行情感交流也需要语言,《苟子云:“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良言价值无可比拟,千百年来语言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慰籍。
⑤文化生活中人类创造,记载,传播文明更需要语言,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每一种语言都蕴含着本民族持有的文化和生态,今天,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已经成为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⑥语言在加强民族身份认同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共同的语言身份将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联结在一起,使他们即使身处他乡也能得到社会的归属感和心理的慰籍,小说《最后一课》中,面时母语教育权利被剥夺,法语教师说:“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语言是把民族凝聚在一起的重要纽带,是使民族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⑦人类既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也生活在语言的世界中,绚烂多彩的社会生活,抽象繁复的概念推理,复杂多变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语言来书写和描述。语言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把人类同周遭世界联结在一起,把人类的精神世界联结在一起,人类的一切生活无不跟语言相融相连,正如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生活里的语言灵动活泼,构成了世界上最美妙的音符。语言有多丰富,生活就有多精彩。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7月1日)
【小题1】文章告诉我们,语言与生活具有哪些关系?【小题2】分析文章第①节的作用。
【小题3】文章③到⑥节能否调换顺序?请说明理由。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手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并以这种文化身份存在。 |
B.正如英国管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这句话突出了想象在语言中巨大作用,强调语言灵动活泼,要依靠想象。 |
C.“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这两句话说的是中国文化更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这个道理。 |
D.人类的一切生活都跟语言相连,生活里的语言灵动活泼。生活有多精彩,语言就有多丰富。 |
4.名著阅读- (共1题)
话说A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馀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A中了恶。”金有馀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A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馀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痛哭?”A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馀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小题1】选文出自长篇小说《______》,“A”是_______。【小题2】为什么A见到号板一头撞上去,醒来又号啕痛哭?
【小题3】鲁迅称这部小说为“讽刺之书”请你结合作品(除选文外)中和A有关的两个故事,谈谈你的理解。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心怀着远大目标阔步前行的人,总能和迎面而来的岁月目光相逢,这是闪电般的撞击,岁月用灿烂的目光凝视你,你用A(坦然 淡然)的眼神回望它,有多少晶莹的火星,在这相互的B(凝望 凝神)中飞扬闪烁。只要这世界笼罩黑暗,这样的目光交流,也会照亮朦胧的夜空。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6.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