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0题)
1.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食盐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食盐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与加入食盐质量(m)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A | B.B | C.C | D.D |
3.
一定温度下将a%的硝酸钾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等温蒸发10克水,得到m克无水晶体;另一份等温蒸发20克水,得到3m克无水晶体,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A.10m克 |
B.20m克 |
C.30m克 |
D.1000a/100-a克 |
4.
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称为PM2.5,它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必列入监测范围的是()
A.氮气 | B.二氧化硫 | C.一氧化碳 | D.PM2.5 |
5.
我省嵊泗是个易旱缺水的海岛县.现在依靠海水淡化技术,每天可生产6600吨淡水,解决了缺水问题。该技术(原理如图所示)采用对海水加压,海水中的溶剂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而溶质分子很难透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海水中溶质质量增加 |
B.水分子能透过半透膜 |
C.浓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
D.解决了缺水问题,就可以不用节水了 |
6.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若分别将100克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至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溶液都仍为饱和溶液 |
B.两物质的溶解度:甲>乙 |
C.两溶液的质量:甲﹤乙 |
D.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
9.
先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口齐平),然后放入一块重为2牛的木块,溢出的水全部用小烧杯接住(如图所示)。则()


A.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大于2牛 |
B.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小于2牛 |
C.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变,小烧杯中水的重力等于2牛 |
D.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小于2牛 |
10.
小明用冷水配制了大半杯饱和的硝酸钾水溶液,溶液的温度是20℃,一个密度均匀的实心小球恰能悬浮在溶液中。把它用酒精灯加热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小球将( )
A.上浮 B. 下沉 C. 悬浮 D. 无法确定
A.上浮 B. 下沉 C. 悬浮 D. 无法确定
11.
如图所示,体积相同、形状各异的铅球、铁板和铝块,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的地方,则()


A.铝块受的浮力大,因为它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最深 |
B.铅球受的浮力大,因为它的密度最大 |
C.铅球、铁板和铝块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
D.铁板受的浮力大,因为它的面积最大 |
13.
如图所示是用同一密度计测定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密度的 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液体对密度计的浮力大些 |
B.甲、乙两液体对密度计的浮力不相等 |
C.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
D.甲液体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
15.
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后,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L熄灭,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可能是灯L短路,电流表示数变小。 |
B.可能是灯L断路,电流表示数变小。 |
C.可能是电阻R短路,电流表示数变大。 |
D.可能是电阻R断路,电流表示数变小。 |
16.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电阻R1和R2组成并联电路,则应将()


A.S2闭合,S1、S3断开; |
B.S3闭合,S1、S2断开; |
C.S1、S2闭合,S3断开; |
D.S2、S3闭合,S1断开。 |
17.
使用电流表测电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不能连接到并联电路中 |
B.电流表只能接在串流电路测量电流 |
C.如果电流无法预先估计,先用电流表较大量程进行试触 |
D.电流表可以直接连接到两极上。 |
18.
楼道里,夜间只是偶尔有人经过,电灯总是亮着会浪费电能。科研人员利用光敏材料制成“光控开关”,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利用声敏材料制成“声控开关”,当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自动闭合;无人走动时,自动断开。若将这两个开关配合使用(如图1),就可以使楼道灯变得“智能化”,这种“智能”电路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19.
在实验室里,小明同学将两只小灯泡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发现Ll灯比L2灯亮。要使两灯亮度相同,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A.给L1灯串联一只可调电阻 |
B.给L2灯串联一只可调电阻 |
C.在L1灯两端并联一只可调电阻 |
D.在L2灯两端并联一只可调电阻 |
2.填空题- (共4题)
21.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会议讨论了二氧化碳的减排问题。
(1)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导致_______(填序号);
(2)为了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可以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X+H2O,则X(甲醇)的化学式为______。
(1)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导致_______(填序号);
A温室效应 | B酸雨 |
C白色污染 | D臭氧层空洞 |
(2)为了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可以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X+H2O,则X(甲醇)的化学式为______。
22.
如图,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敞口容器,容器质量相同,在容器中装满水分别按如图放置。设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1、p2压力分别为F1、F2,甲、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3、p4压力分别为F3、F4则p1_____ p2 、F1____F2 、p3_____ p4 、F3 ___F4(填大于、小于、等于)

23.
小明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 N,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N;
(2)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 ;
(3)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 ;
(4)下图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像是( )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h(cm)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F(N) | 6.75 | 6.25 | 5.75 | 5.25 | 4.25 | 4.25 | 4.25 |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 N,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N;
(2)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 ;
(3)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 ;
(4)下图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像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