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4题)
1.
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硫酸锌、氧化镁和硫酸都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含镁化合物M。

(1)物质M属于____(选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请写出③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

(1)物质M属于____(选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请写出③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
2.
科学兴趣小组安装如下装置,通过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用时间长短来探究影响H2O2 分解速率的因素。

(1)下列方法能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是___________。
(2)往加有二氧化锰的锥形瓶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的原因是____。

(1)下列方法能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是___________。
A.将注射器活塞固定,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蒸馏水,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分液漏斗颈部能形成稳定的水柱, 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
B.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加热锥形瓶,如果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加热冷却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来位置,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力将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用力后,注射器活塞不移动,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
3.
如图1为一款陶瓷电煎药壶,工作电路简化为如图2所示,它在工作时,有高火加热、文火萃取和小功率保温三个过程,已知正常工作时,高火加热功率为500W,文火萃取功率 为100W,若壶中药液的总质量为1kg,且再额定电压下煎药时,药液的温度与工作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观察图像中高火加热过程可知:电煎药壶在前半段比后半段时间的加热效率________。
(2)分析电路可知:当
接2,同时
____________时,电路处于文火萃取阶段。
(3)已知电阻
,求
的阻值是多少?电煎药壶的额定保温功率是多少瓦?________。

(1)观察图像中高火加热过程可知:电煎药壶在前半段比后半段时间的加热效率________。
(2)分析电路可知:当


(3)已知电阻


4.
步行是一种简易方便的健身运动,人正常步行时,步距(指步行一步的距离)变化不大,步距还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尺子”。小东测出自己的步距为50 cm,他正常步行1min走了180步。小东根据自己的腿长和步距画出了如图所示的步行示意图,对步行时重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当两脚一前一后着地时重心降低,而单脚着地迈步时重心升高,因此每走一步都要克服重力做功。(已知小东的腿长是65cm,质量是50kg,每只脚跟地面的接触面
积是20平方厘米)求:

(1)步行时,落地缓冲阶段鞋底发生形变,离地蹬伸时鞋底恢复原状,这一过程中动能与____相互转化。
(2)小东两脚一前一后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_____
(3)小东正常步行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_____
(4)人步行时消耗的能量大于克服自身重力所做功的原因是____。(答一点即可)
积是20平方厘米)求:

(1)步行时,落地缓冲阶段鞋底发生形变,离地蹬伸时鞋底恢复原状,这一过程中动能与____相互转化。
(2)小东两脚一前一后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_____
(3)小东正常步行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_____
(4)人步行时消耗的能量大于克服自身重力所做功的原因是____。(答一点即可)
2.选择题- (共15题)
5.
小科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入适量经过稀释的硫酸溶液。该实验过程的操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A.甲中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是为了防止手被腐蚀 |
B.乙中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是为了防止试剂滴落到试管外 |
C.丁中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避免瓶中试剂受污染 |
D.戊中将水缓缓倒入浓硫酸并搅拌,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 |
6.
莲藕是一种富含淀粉的植物,用它为主做的炒藕片、藕夹、莲子银耳羹等是我们都爱吃的佳肴。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莲藕中的淀粉可作为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
B.莲子是莲藕的种子,其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
C.莲藕的食用部分是茎,其中的孔道能为茎的呼吸提供氧气 |
D.藕夹中的肉馅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
7.
一位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反射,因此不需要通过神经系统 | B.完成该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 |
C.松手是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就进行了 | D.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
8.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超级细菌”的出现,正是大自然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一种报复。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超级细菌”属于分解者 |
B.从细胞的结构上来看,“超级细菌”属于真核细胞 |
C.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 |
D.“超级细菌”是指耐药性很强的细菌 |
9.
流行性感冒多发季节,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拖地、喷洒消毒液,用湿布擦拭门窗桌椅。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这些预防措施及传染病类型分别是( )
A.切断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 | B.保护易感人群 呼吸道传染病 |
C.保护易感人群 消化道传染病 | D.消灭病原体 消化道传染病 |
10.
夏日的微风,带着大自然炽热的生命气息。经过三年的生物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理念已根植你的心底。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
C.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 D.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 |
11.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
选项 | 物质 | 杂质(少量) | 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N2 | O2 | 碳粉 |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粉 |
B | NaOH溶液 | Na2CO3溶液 | 氢氧化钙溶液 |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C | 氯化钠固体 | 泥沙 | 水 |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
D | KC1溶液 | K2SO4溶液 | Ba(NO3)2溶液 | 加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
A.A | B.B | C.C | D.D |
12.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氢气只含一种元素均属于单质,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B.水能灭火是由于水汽化吸收热量使燃料温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C.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属于碱性物质 |
D.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
13.
下列图示可表示一定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反应前后分子、原子个数都不变 | B.该反应中各物质都为化合物 |
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
14.
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平面内” |
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 |
D.验证“反射角等于人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 |
15.
在探究蹄形磁体周围磁场的实验中,老师将玻璃板平放在磁体上,并均匀地撒上一层铁屑, 轻敲玻璃板,铁屑就会有序地排列起来,如图,对实验中有关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撒铁屑的目的是将原来不存在的磁场显示出来 |
B.铁屑在磁场中被磁化成一个个小磁体 |
C.轻敲玻璃板,铁屑由于具有惯性会与玻璃板分离 |
D.轻敲玻璃板,铁屑与玻璃板分离后,不受摩擦力,铁屑在磁力作用下排列有序 |
16.
下列由日常生活联想到的科学知识中正确的是( )
A.炒鸡块时利用了做功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加 |
B.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降低的原理 |
C.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
D.向热汤中滴入香油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
17.
为了能自动记录跳绳的次数,某科技小组设计了一种自动计数器,其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R1是一种光敏元件,每当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电阻会变大,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信号处理系统能记录AB间每一时刻的电压。若已知电源电压为12V,某一时段AB间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端电压为6V时,跳绳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 |
B.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和R2的阻值相等 |
C.绳子没有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是R2的3倍 |
D.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会变为原来的5倍 |
18.
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为100牛的物体A,沿着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B的示数为10N,则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是f,若A的速度为2米/秒,则拉力的功率是P(滑轮、绳、弹簧测力计的重不计及绳与滑轮、滑轮与轴的摩擦不计),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f= 20N P=20瓦 | B.f= 10N P=20瓦 |
C.f= 100N P=20瓦 | D.f= 10N P=40瓦 |
3.填空题- (共10题)
20.
如图(一)中的 A、B、C 是视野中观察到的三种血细胞,其中能保护身体抵抗细菌等侵袭的是_______。图(二)是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常见的两种情况,你认为Ⅰ和Ⅱ两种 情况下,观察范围内细胞数目较多、视野较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Ⅰ”或“Ⅱ”)。

22.
下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⑧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问题:

(1)完成②生理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
(2)物质最终在___________内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3)血液中运输氧气的细胞是_______。
(4)当我们听到激动人心的事时,心跳加快,这是由于内分泌系统分泌的_____增多,通过⑤直接进入血液,参与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结果。

(1)完成②生理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
(2)物质最终在___________内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3)血液中运输氧气的细胞是_______。
(4)当我们听到激动人心的事时,心跳加快,这是由于内分泌系统分泌的_____增多,通过⑤直接进入血液,参与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结果。
23.
图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1)40℃时,若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100g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
(2)再将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 氢氧化钠 | 碳酸钠 | ||
20℃ | 40℃ | 20℃ | 40℃ | |
水 | 109g | 129g | 21.8g | 49g |
酒精 | 17.3g | 40g | 不溶 | 不溶 |
(1)40℃时,若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100g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
(2)再将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24.
如图装置所示,小试管中装有石灰石,滴管内装有稀盐酸,右端用橡皮塞封口的U形管内盛有食用菜籽油.反应前U形管两侧的液面持平.把滴管内的稀盐酸滴入小试管中(注: 植物油一般不能溶解常见的气体,小铁丝用于固定小试管)

(1)U形管内菜籽油的液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说明原因_____
(2)若U形管内盛的不是菜籽油,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其现象是什么? 并说明原因_____

(1)U形管内菜籽油的液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说明原因_____
(2)若U形管内盛的不是菜籽油,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其现象是什么? 并说明原因_____
25.
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a)甲、乙、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度分别为hA、hB、hC的位置滚下(mA=mB<mC,hA=hC>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科学探究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
(1)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距离的长短,是为了判断__________。
(2)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是质量,实验时应选择_______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3)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应选择甲丙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

(4)如图b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与本实验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1)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距离的长短,是为了判断__________。
(2)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是质量,实验时应选择_______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3)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应选择甲丙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

(4)如图b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与本实验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A.为了保证物体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两个实验都控制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 |
B.b实验可以直接得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
C.a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物体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
D.a、b实验中物体运动时,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 |
26.
如图所示,

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玻璃缸装满了水,水中分别漂浮着大、小两只玩具鸭,甲的质量_________乙的质量。甲、乙两图中水对缸底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缸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 和p2′.两只玩具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1和F2,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p1′_____p2′,F1 ________F2。

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玻璃缸装满了水,水中分别漂浮着大、小两只玩具鸭,甲的质量_________乙的质量。甲、乙两图中水对缸底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缸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 和p2′.两只玩具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1和F2,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p1′_____p2′,F1 ________F2。
28.
如图为小柯在科技节中制作的“杠杆力臂演示仪” ,如图甲(杠杆自身质量和摩擦忽略不计,固定装置未画出),O为支点,OA=OD=3OB=0.6米,CD=0.2米。在做背景的白纸上作有以O为圈心半径为0.2米的圆。在A点挂5牛顿的重物G,使杠杆水平平衡,则作用在B点竖直向下的力FB应为_______牛,撤去FB后,按图示方向分别施加FC、FD两个力,且毎次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FC、FD大小关系为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