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所需的实验用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托盘天平上称量_____g食盐,用_____(填序号)的量筒取_____mL的水;
A. 10 mL B. 100 mL C. 200 mL D. 500 mL
(3) 如果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那么所配制的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序号)。
A. >5% B. =5% C. <5% D. 没有影响
(1) 实验所需的实验用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托盘天平上称量_____g食盐,用_____(填序号)的量筒取_____mL的水;
A. 10 mL B. 100 mL C. 200 mL D. 500 mL
(3) 如果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那么所配制的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序号)。
A. >5% B. =5% C. <5% D. 没有影响
2.选择题- (共25题)
2.
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
B.水循环只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
C.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上空与陆地上空之间 |
D.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
8.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达到100℃时,一定会沸腾 | B.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小,密度会变小 |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 D.水是由氧气和氢气构成的 |
11.
在20℃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达到饱和,以下关于食盐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A.食盐的溶解度是100克 | B.食盐的溶解度是136克 |
C.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 D.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
16.
先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口齐平),然后放入一块重为2牛的木块,溢出的水全部用小烧杯接住(如图所示)。则()


A.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大于2牛 |
B.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小于2牛 |
C.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变,小烧杯中水的重力等于2牛 |
D.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小于2牛 |
17.
“死海不死”一文中描述道“将奴隶和俘虏扔进海里,屡淹不死”。四位同学运用科学知识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的咸度很高,被扔进海里自然就浮了起来 |
B.海水的密度等于人体的密度,人被扔进海里后,处于漂浮状态 |
C.人被扔进海里漂浮在海面上时,浮力大于人体的重力,沉不下去 |
D.人被扔进海里漂浮在海面上时,浮力等于人体的重力,沉不下去 |
18.
如图所示,水中的大鱼和小鱼在争论,大鱼说:“我的体积大,排开水的体积大,受到的浮力大。”小鱼说:“我在深处,受到的压强大,受到的浮力大。”则


A.大鱼说法正确 |
B.小鱼说法正确 |
C.大鱼、小鱼的说法都错误 |
D.无法判断 |
19.
某同学用三块相同的海绵和几块相同的砖做了一次实验,从中探索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最能说明压强跟受力面积关系的两个图是


A.(甲)和(乙)图 |
B.(甲)和(丙)图 |
C.(乙)和(丙)图 |
D.任意两图均可 |
20.
向墙上按图钉,很容易进去,对图钉结构分析正确的是
A.图钉帽面积较大是为了减小对手指的压力 | B.图钉帽面积较大是为了增大压强 |
C.图钉尖面积很小是为了增大压力 | D.图钉尖面积很小是为了增大压强 |
21.
把一只生鸡蛋握在手心使劲捏,蛋很难被捏破,而把鸡蛋往碗边轻轻一磕,蛋就碰裂了。这是因为
A.用手捏时受到的压力小,在碗边磕时受到的压力大 |
B.用手捏时受到的压强小,在碗边磕时受到的压强大 |
C.用手捏时受到的压强大,在碗边磕时受到的压强小 |
D.用手捏时受到的压力大,在碗边磕时受到的压力小 |
23.
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保持压强计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水平方向,分别观察U型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这一实验操作主要研究的是
A.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 | B.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压强大小关系 |
C.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 | D.不同液体内部是否都有压强 |
24.
完全相同的甲、乙、丙三只烧杯,盛有同样多的水,把等质量的铜、铁、铝三个实心球分别放入杯中(水未溢出,球全部都浸入水中),则杯中的水升得较高的是
A.放铜球的 | B.放铁球的 | C.放铝球的 | D.三杯一样 |
3.填空题- (共12题)
27.
如右图所示,为质量—体积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物质的密度ρ甲=_______克/厘米3;
⑵当体积为2厘米3时,m甲=______克,m乙=______克;
⑶当质量都为1.8克时,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分别为V甲=_______厘米3,V乙=_______厘米3。

⑴甲物质的密度ρ甲=_______克/厘米3;
⑵当体积为2厘米3时,m甲=______克,m乙=______克;
⑶当质量都为1.8克时,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分别为V甲=_______厘米3,V乙=_______厘米3。
28.
碘酒是由_______分散到________中制成的混合物,其中_______是溶质,______是溶剂。打开可乐瓶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可乐中溶解了________。泉水中因溶入__________,饮用对人类有利。干洗店用有机溶剂作为干洗液,把油性污渍洗掉,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随温度的升高,A、B两物质中溶解度变化不那么明显的是________物质。
(2)在t1℃时,A与B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克。
(3)在t2℃时,2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
_________克。

(1)随温度的升高,A、B两物质中溶解度变化不那么明显的是________物质。
(2)在t1℃时,A与B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克。
(3)在t2℃时,2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
_________克。
30.
右图是一个电解水的装置,其中A中产生是______气体,B中产生是______气体,
它们体积之比为A:B=_____,证明B中气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体积之比为A:B=_____,证明B中气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到副食店打豆油或买酱油时,售货员用一种叫“提子”的容器。豆油和酱油的提子不同,如果豆油提子坏了,售货员用酱油提子代替,那么副食店和顾客谁吃亏了? (已知酱油的密度大于豆油的密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有关浮力问题的实验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和b两图中,弹簧秤示数差等于____;
(2)b和c两图中,弹簧秤示数不同,说明浸在同一中液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___有关;
(3)c和d两图中,弹簧秤示数不同,说明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所受浮力跟_____有关。

(1)a和b两图中,弹簧秤示数差等于____;
(2)b和c两图中,弹簧秤示数不同,说明浸在同一中液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___有关;
(3)c和d两图中,弹簧秤示数不同,说明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所受浮力跟_____有关。
34.
2001年6月3日,CCTV在云南扶仙湖第一次现场直播了水下考古的过程,这次水下考古使用了我国科学家自行设计制造的现代化“鱼鹰一号”深潜器(原理与潜水艇相同),它的下潜和上浮是靠_________来实现的, 深潜器在水面下下潜的过程中,受到水的浮力_______, 水对它的压强______(填” 增大, 不变或减少” ).
35.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班级“科学小博士”的同学们做了如图5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某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你的探究结果。

探究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用的图是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探究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用的图是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探究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世纪末期,有一位美国小学女教师,名叫凯莉·艾巴瑟,有一天,当她想清洗原来装满黄铜矿的沾满油污的袋子时,他发现黄铜矿的小颗粒能附着在肥皂泡上而浮在水面上,这个偶然的发现,就是浮游选矿新技术的起源。
浮游选矿的方法如下:将矿石弄碎,和水、油一起放进槽内。包含有效成分的矿石小颗粒,就会被一层稀薄油膜包起来,不致被水弄湿。这时,在这种混合液中吹入空气,再用力搅拌,就会产生无数个小气泡。被稀薄油膜包裹着的小矿粒,就会附在气泡上,像氢气球一样,和气泡一起浮在水面。
阅读后请回答:
(1)“浮游选矿”是美国________________首先发现的一种现象。
(2)附着在气泡上的有效矿石为什么能上浮?
________________
(3)你对“浮游选矿”能提出一个合理的问题或建议吗?
__________________
浮游选矿的方法如下:将矿石弄碎,和水、油一起放进槽内。包含有效成分的矿石小颗粒,就会被一层稀薄油膜包起来,不致被水弄湿。这时,在这种混合液中吹入空气,再用力搅拌,就会产生无数个小气泡。被稀薄油膜包裹着的小矿粒,就会附在气泡上,像氢气球一样,和气泡一起浮在水面。
阅读后请回答:
(1)“浮游选矿”是美国________________首先发现的一种现象。
(2)附着在气泡上的有效矿石为什么能上浮?
________________
(3)你对“浮游选矿”能提出一个合理的问题或建议吗?
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选择题:(25道)
填空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