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检测卷带答案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27774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4

1.简答题(共2题)

1.
某材料科研小组已宣布,研发出硬度相当于钢铁2~5倍的聚丙烯塑料.某型汽车使用的是质量高达237kg的钢质外壳, (钢的密度ρ=7.9×103kg/m3,聚丙烯塑料的密度ρ=1.1 ×103kg/m3)   
(1)汽车外壳的体积为多少?________
(2)若将钢质外壳替换成等体积的聚丙烯塑料材质,除增强车壳强度之外,还可减少多少质量?_______
2.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2×10﹣22,容器内水的深度为0.2米,且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已知ρ酒精=0.8×103千克/米3,ρ=7.8×103千克/米3,ρ=2.7×103千克/米3.)

(1)求A容器中水的质量m._____________
(2)求B容器中酒精的体积V酒精._____________
(3)将5400克铝块浸没在水中,质量未知的铁块浸没在酒精中后,发现两个容器中的液面一样高,且液体均没有溢出,求铁块的质量._____________

2.选择题(共17题)

3.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71.4克
C.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20厘米3
D.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3.57×103千克/米3
4.
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很快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该过程中(  ) 
A.一直吸热且状态不变B.一直吸热且由固态变为液态
C.先吸热,后放热;先熔化后凝固 D.先放热,后吸热;先凝固后熔化
5.
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ρ〈ρ〈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若铜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C.若铅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三个球都可以做成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铁球
6.
下列对日常生活中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能扩散,既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又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露和霜都是凝固现象
C.厨房炒菜时,闻到菜香,是分子运动的缘故
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时,冰雪熔化要吸收很多热量,使气温降低
7.
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第4分钟时,水开始沸腾B.在第6分钟后继续加热,水温仍是100 ℃
C.在第4~6分钟的过程中,水不吸热D.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 ℃
8.
一量筒中原有50毫升水,现在往里而放入一干燥的木块,木块同时从量筒中吸收了四分之一木块体积的水,假设木块吸收了水后体积不膨胀,木块静止时有二分之一体积浸入水中,量筒中水位上升到56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6cm3B.18cm3C.12cm3D.24cm3
9.
一根均匀的铁棒,质量是m,密度为ρ,比热容是c,去掉1/2,则剩余部分的质量、密度、比热容分别为(  )
A.m、ρ、cB.1/2m、1/2ρ、1/2c 
C.1/2m、ρ、2cD.1/2m、ρ、c
10.
三个试管中分别装甲、乙、丙固体,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甲、乙、丙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丙之间的质量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甲的质量大于乙B.乙的质量小于丙
C.乙的质量大于丙D.甲的质量小于乙
11.
某同学用称量为500克,最小刻度为0.2克,最小砝码为5克的托盘天平称量一铁块的质量,当调节衡量平衡后,他将铁块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同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时,他读出铁块质量是75.2克,则铁块实际质量是(  )
A.74.8克B.75克C.75.2克D.65克
12.
有一种冬暖夏凉的夹克,其原理是在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易熔化和凝固的微胶囊物质。下列关于这种微胶囊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微胶囊物质一定是晶体
B.微胶囊物质的比热一定越小越好
C.气温升高时,熔化吸热;气温降低时,凝固放热
D.熔化和凝固时,构成微胶囊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
13.
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D.先蒸发,后沸腾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是化学变化B.煤燃烧是化学变化
C.用粉碎机将矿石粉碎是化学变化D.火药爆炸是物理变化
15.
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燃烧时温度需要高于100摄氏度,达到水的沸点时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导致温度不会高于100摄氏度
C.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
16.
把0℃的水和-8℃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可能的状态是(   )
①冰;②水;③冰水混合物
A.①或②B.①或③
C.②或③D.①、②或③
17.
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18.
现有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的两种液体,质量均为m0,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
A.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 2p1p2/p1+p2
B.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p1+p2
C.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1﹣ρ12)m0
D.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p2/ p1﹣1)m0
19.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3.填空题(共3题)

20.
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将烧杯中质量为63g的盐水全部倒人量筒中,如图所示,盐水的体积是________cm3 ,则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_g/cm3 ,采用这种方法测量的盐水密度将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 
21.
氯气有下列性:①呈黄绿色②有剧烈的刺激性气味③密度比空气大④红热的铜丝能在氯气中燃烧⑤氯气和消石灰反应制取漂白粉。根据这些叙述可归纳出:(填数字)
(1)氯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
(2)氯气的化学性质有_____。
22.
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 ,它表示每立方米冰的________是0.9×103千克。当冰熔化成水时,质量将________,体积将__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选择题:(17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