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回答下列问题:

i、图所示的小型取暖器(俗称小太阳)的主要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
ii、到目前为止,人类使用的燃料主要是化石燃料,即煤、石油和______,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人类只能依靠化石燃料的燃烧获得能量
C.煤燃烧排放出的SO2是形成酸雨的气体之一
iii、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在大气。次生大气主要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A、B、C、D、E五种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②太阳远紫外辐射能穿透上层大气到达低空,使D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一定条件下,3.4 g C物质和 4.8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5.4 g D物质和另一种物质,则该物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N2 B.NO C.NO2
iv、液态二氧化碳可用于扑救档案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会污染档案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v、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图中的物质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叙述回答问题:

i、甲为银白色金属,能与溶液A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ii、乙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可由A、B两种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得到,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欲通过一步实验证明A、B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酸是否有剩余,需要加入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iii、固体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与D反应可得到B,则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iv、已知上述物质间存在右图所示的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E、F的物质类别相同,且F能与A溶液发生反应,则F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v、若将盛有饱和C溶液的小烧杯放入一只大烧杯中,并在大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观察到小烧杯中饱和C溶液变浑浊,则加入的物质组合是_______(填序号)。

①浓硫酸和水
②镁和稀盐酸
③硝酸铵固体和水
④氯化钠固体和水
⑤氢氧化钠固体和水
⑥碳酸氢钠和稀盐酸

i、图所示的小型取暖器(俗称小太阳)的主要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
ii、到目前为止,人类使用的燃料主要是化石燃料,即煤、石油和______,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人类只能依靠化石燃料的燃烧获得能量
C.煤燃烧排放出的SO2是形成酸雨的气体之一
iii、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在大气。次生大气主要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A | B | C | D | E | ![]() |
![]() | ![]() | ![]() | ![]() | ![]() |
①A、B、C、D、E五种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②太阳远紫外辐射能穿透上层大气到达低空,使D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一定条件下,3.4 g C物质和 4.8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5.4 g D物质和另一种物质,则该物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N2 B.NO C.NO2
A.N2O5 |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会污染档案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v、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图中的物质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叙述回答问题:

i、甲为银白色金属,能与溶液A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ii、乙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可由A、B两种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得到,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欲通过一步实验证明A、B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酸是否有剩余,需要加入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iii、固体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与D反应可得到B,则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iv、已知上述物质间存在右图所示的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E、F的物质类别相同,且F能与A溶液发生反应,则F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v、若将盛有饱和C溶液的小烧杯放入一只大烧杯中,并在大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观察到小烧杯中饱和C溶液变浑浊,则加入的物质组合是_______(填序号)。

①浓硫酸和水
②镁和稀盐酸
③硝酸铵固体和水
④氯化钠固体和水
⑤氢氧化钠固体和水
⑥碳酸氢钠和稀盐酸
2.选择题- (共21题)
2.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处有气泡、③处无现象,则可判断锌、铜的金属活动性 |
B.①②④⑤处有明显现象,则M可能为稀盐酸 |
C.⑤处固体明显减少,则M可能为稀硫酸 |
D.⑥处反应放热,则N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
3.
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既可节省石油资源,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已知乙醇(C2H5OH)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生成了H2O、CO2、CO,若测得生成物中碳元素质量为7.2g,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
A.1.8g | B.13.8g | C.16.2g | D.5.4g |
4.
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或结论 |
A | 除去铜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 | 将混合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
B | 鉴别①CuSO4溶液、②稀H2SO4、③NaCl溶液、④NaOH溶液 | 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 |
C |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 |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D | 鉴别NaCl溶液、Na2SO4溶液和(NH4)2SO4溶液 | 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Ba(OH)2溶液,观察现象 |
A.A | B.B | C.C | D.D |
5.
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A. 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 B.对安全的认识 |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 ②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③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③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液防腐 |
C. 对现象的认识 | D.对防锈的认识 |
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③喝汽水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①自行车的支架喷油漆防锈 ②菜刀用后及时洗净擦干 ③保留铁锈可防止铁进一步锈蚀 |
A.A B.B C.C D.D
6.
在“欢迎来找茬”的趣味活动中,老师举出四个错误实例,在学生的错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
序号 | 错误实例 | 错因分析 |
A | 氢氧化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
B | FeC13+3NaOH=Fe(OH)3+NaCl | 只缺少沉淀符号 |
C | NH4NO3中氮元素化合价为+2价 | NH4NO3中氮元素化合价不相同 |
D | 高楼着火,开窗通风 | 加速火势蔓延 |
A.A | B.B | C.C | D.D |
7.
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油,变废为宝 |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窑,先做灯火试验 |
C.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霉菌,煮熟后也不可食用 |
D.纤维素属于糖类,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故我们不需要含纤维素的食物 |
8.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向等质量的氧化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
B.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 |
C.将t2℃时溶质质量分数都为10%的a、b、c三种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还都是10% |
D.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 |
9.
科学家研制的一种“金属基质复合材料”,即镁合金复合材料,其密度非常小,仅为0.92 g/cm3,它的质量较轻,还非常结实,并且具有耐热性。下列关于“金属基质复合材料”的说法错误是( )
A.它可以漂浮在水中 | B.它能承受一定深度海水的压强 |
C.它是绝缘体,不易导电 | D.它可以制作火箭的外壳 |
10.
化学中有很多“一定”、“不一定”,下列符合事实的是( )
A.硫酸铜、硝酸银、氯化钠等属于盐类物质,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
B.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
C.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
D.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分解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
11.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微粒观:氯酸钾是由钾离子、氯离子和氧离子构成的 |
B.根据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
C.根据结构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
D.根据守恒观: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质量的减少量即为产生氧气的量 |
12.
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滑动变阻器R2标有“50Ω,1A”字样,其消耗的功率P 与其电阻R2标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与R2标消耗的最大功率分别是( )


A.6V,0.45W | B.8V,0.45W |
C.6V,0.20W | D.8V,0.20W |
13.
如图所示“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和电功率”的实验中,实际情况是,电压表的内阻很大,但也有分流作用,而我们初中阶段认为,电压表相当于绝缘体,无电流通过。这样便使实验的测量值与真实值间有一定的差异。则测量值R、P与真实值R0、P0相比较有( )


A.R>R0,P>P0 | B.R<R0,P<P0 |
C.R>R0,P<P0 | D.R<R0,P>P0 |
14.
小明在探究某个科学问题时,把阻值恒定为R1、R2(R1=R2)的两段电热丝分别放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烧瓶中分别盛有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两种不同液体,并连接成了如图的实验电路,实验中所用的温度计完全相同。则下列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可用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跟导体的电阻是否有关 |
B.该装置可用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跟导体中的电流是否有关 |
C.该装置可用来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跟物体的质量是否有 |
D.该装置可用来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跟物体的种类是否有关 |
15.
如图,实心铝块,(ρ铝=2.7g/cm3) B、C 的 体积均为10cm3,当B浸没在水中时,木块A恰能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匀速运动。若用铝块D替换C ,使A在桌面上向右匀速运动,则D的质量应为:(铝块B始终在水中,水与B之间的摩擦及滑轮处的摩擦均忽略不计)


A.7g | B.10g |
C.17g | D.27g |
16.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L2变暗,电流表示数变大 | B.灯泡L1变暗,电流表示数变小 |
C.灯泡L2变亮,电压表示数变小 | D.灯泡L1变亮,电压表示数不变 |
17.
下列关于信息和能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在空中传播得越快 |
B.汽车利用卫星系统进行导航,其信息传递的媒介与“B超相同” |
C.核电站利用核裂变获取能量,太阳内部则是发生核聚变释放能量 |
D.太阳能、天然气和铀矿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
18.
如图所示,斜面长6 m,高3m,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100N的拉力F使物体在5s内沿斜面移动了2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40% | B.物体重300N |
C.拉力F做的功是600J | D.拉力F的功率是40W |
19.
把“220V 800W”的电炉丝改装后接在110V的电路上,欲使改装后的实际功率仍为800W,下列改装方案中,行之有效的做法是( )
A.截取原电热丝长度的二分之一接入电路 | B.将两根相同规格电热丝串联接入电路 |
C.将两根相同规格电热丝并联接入电路 | D.将原电热丝对折后,并联接入电路 |
20.
如图所示,斜面与水平面在M点通过小圆弧相连,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原长时右端在N点.小物块从斜面上P点由静止滑下,与弹簧碰撞后又返回到P点.则( )


A.小物块从P向N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减少 | B.小物块从P向M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减少 |
C.小物块从N向M运动过程中,动能增加 | D.小物块从N向M运动过程中,动能不变 |
2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以下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铝、海水、空气 |
B.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是为了改变音色 |
C.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
D.在道路两旁设立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
22.
“歼—20”作为我国新一代隐形战机,改进了形状与材料方面的技术,能有效避开雷达的探测,如图所示为其在珠海航展上的首次公开亮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战机起飞时以战机为参照物,跑道两旁的植被是静止的 |
B.战机获得升力的原理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C.战机的轮胎上刻有许多花纹是为了减小压强 |
D.战机可以隐身的原因是可以吸收雷达发出的超声波 |
3.填空题- (共2题)
23.
某同学为探究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四次实验(除铁外其它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试回答以下问题:
⑴上表第四次实验中合金里的铁恰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则其中X=__________Y=_________。
⑵该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
⑶所加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____(结果保留至0.1%)。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所取合金的质量∕g | 10 | 10 | 20 | 30 |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 | 100 | 120 | 80 | X |
生成氢气的质量∕g | 0.2 | 0.2 | 0.2 | Y |
⑴上表第四次实验中合金里的铁恰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则其中X=__________Y=_________。
⑵该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
⑶所加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____(结果保留至0.1%)。
24.
(1)如图甲所示是某型号的浴室防雾镜,其背面粘贴有等大的电热膜.使用时,镜面受热,水蒸气无法凝结其上,便于成像,右下表格是该防雾镜的相关数据:①求防雾镜正常工作时的电流_________.②经测试,在-10℃环境下.正常工作400s使平面镜的平均温度升高到30℃,求电热膜给平面镜的加热效率______.[玻璃的比热容为0.75×103J/(kg℃)] ③如图乙,小明给防雾镜电路连接了一个滑动变阻器,能使电热膜的功率在原功率的25%~100%之间变化,以满足不同季节使用的需要.请求出R的最大阻值_______.

(2)2017年5月5日,“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正式合龙,如图甲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全长6.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同时也是世界唯一一条深埋沉管隧道,其中沉管段长5664米,由33节巨型沉管和1个合龙段最终接头组成。在隧道安装期间,起重船“振华30”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在最后阶段的沉管深埋过程中,“振华30”的4根桔黄色吊带从高达50层楼高的吊臂上缓缓下放,将重6000吨,宽12米的最终接头段缓缓吊起并慢慢放入水中,安装在海底29米深的E 29和E30两节沉管之间,最终接头全部浸入水下时,它在水下的重量仅有1400吨;(如图乙)接头放入水中后,“振华30”利用电动机和缆绳将连接接头的其它部件再依次缓慢放入水中,由工人潜入水中完成最后连接。如图丙如示(视为长方体)。P﹣t图象中表示了电动机的功率P与物体下放时间t的关系(接头刚刚接触水面到完全没入水中的过程中,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等于接头在空气中和水中电机输出功率之和的二分之一)。在0~330s时间内,物体始终以v=0.1m/s的速度匀速下降,当t=330s时,物体底部恰好平稳的放在水中指定位置。

(不考虑动滑轮重力,ρ海水=1×103Kg/m3)求:
①最终接头的体积为多大?当静止在海底时,海水对接头顶部的压强为多大?_____________
②接头在未触水前,电动机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效率为多少______?180s后,接头浸没在海水中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是多大?__________________
③40~180s时间内,电动机输出的平均机械功率是多大?_____________

玻璃质量 | 1.1kg |
额定电压 | 220V/50Hz |
额定功率 | 1W/dm2 |
电热膜厚度 | 0.4mm |
镜子面积 | 110dm2 |
(2)2017年5月5日,“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正式合龙,如图甲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全长6.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同时也是世界唯一一条深埋沉管隧道,其中沉管段长5664米,由33节巨型沉管和1个合龙段最终接头组成。在隧道安装期间,起重船“振华30”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在最后阶段的沉管深埋过程中,“振华30”的4根桔黄色吊带从高达50层楼高的吊臂上缓缓下放,将重6000吨,宽12米的最终接头段缓缓吊起并慢慢放入水中,安装在海底29米深的E 29和E30两节沉管之间,最终接头全部浸入水下时,它在水下的重量仅有1400吨;(如图乙)接头放入水中后,“振华30”利用电动机和缆绳将连接接头的其它部件再依次缓慢放入水中,由工人潜入水中完成最后连接。如图丙如示(视为长方体)。P﹣t图象中表示了电动机的功率P与物体下放时间t的关系(接头刚刚接触水面到完全没入水中的过程中,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等于接头在空气中和水中电机输出功率之和的二分之一)。在0~330s时间内,物体始终以v=0.1m/s的速度匀速下降,当t=330s时,物体底部恰好平稳的放在水中指定位置。

(不考虑动滑轮重力,ρ海水=1×103Kg/m3)求:
①最终接头的体积为多大?当静止在海底时,海水对接头顶部的压强为多大?_____________
②接头在未触水前,电动机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效率为多少______?180s后,接头浸没在海水中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是多大?__________________
③40~180s时间内,电动机输出的平均机械功率是多大?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选择题:(2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