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2.
如图所示,体积为V=200cm3的木块在绳子向下的拉力F=0.8N的作用下完全浸没在水中(ρ水=1.0×103kg/m3,绳子重力不计)。求:

(1)木块此时受到浮力。
(2)木块的重力。
(3)剪断绳子,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

(1)木块此时受到浮力。
(2)木块的重力。
(3)剪断绳子,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
3.
如图所示高压锅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戴着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内气体的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气体就会冲开限压阀,气体跑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减小.现有一个直径为24厘米,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为10平方毫米,限压阀的质量为100克的高压锅,要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1.0×105Pa, g取10牛/千克.则:

(1)此高压锅内气体达到的最大压强为多少?
(2)经商品质量检验部门检测,此高压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1.8×105Pa,要使此高压锅能继续安全使用,原来的限压阀还能用吗?若不能,应再配一个质量为多大的限压阀.

(1)此高压锅内气体达到的最大压强为多少?
(2)经商品质量检验部门检测,此高压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1.8×105Pa,要使此高压锅能继续安全使用,原来的限压阀还能用吗?若不能,应再配一个质量为多大的限压阀.
2.选择题- (共16题)
4.
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存等环节了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冷冻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营养成分风味物质损失少,复水性极好。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
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问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
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 |
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
5.
下列各选项中,科学实验与科学结论的关系错误的是()
A.蔗糖与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可说明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
C.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
D.约翰·墨累实验证明了水会产生压强 |
6.
t℃时取50g某溶液,蒸发掉5g水后又恢复至t℃析出0.6g无水晶体,再蒸发掉5g水后恢复至t℃又析出1.2g无水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A.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
B.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
C.第一次蒸发掉5g水后溶液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相同 |
D.无法判断 |
7.
关于物质的溶解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t℃时,10克硝酸钾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所以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克 |
B.t℃时,10克硝酸钾可溶解在水里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克 |
C.把2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20克 |
D.t℃时,2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则t℃的食盐溶解度20克 |
8.
在三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它们的水温分别是25℃、45℃、60℃,在杯口同时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C杯的水温为()


A.25℃ |
B.45℃ |
C.60℃ |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12.
如图为小宇同学发明的给鸡喂水的自动装置。下列是同学们关于此装置的讨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瓶内灌水时必须灌满,否则瓶子上端有空气,水会迅速流出来 |
B.大气压可以支持大约10米高的水柱,瓶子太短,无法实现自动喂水 |
C.若外界大气压突然降低,容器中的水会被吸入瓶内,使瓶内的水面升高 |
D.只有当瓶口露出水面时,瓶内的水才会流出来 |
13.
如图所示,同一个金属球,分别浸在容器a.b.c液体中,其中a,c为纯水,b为浓盐水,金属球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a.Fb.Fc,细线受到的拉力分别为Ta.Tb.Tc则三种情况下金属球所受力大小关系(已知ρ盐水>ρ水)( )


A.Fa=Fb=Fc |
B.Fb>Fc>Fa |
C.Ta=Tb=Tc |
D.Tc>Ta>Tb |
16.
重5牛、体积为0.4分米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取10牛/千克)()
A.物体漂浮,F浮=5牛 |
B.物体漂浮,F浮=4牛 |
C.物体悬浮,F浮=5牛 |
D.物体沉底,F浮=4牛 |
17.
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
B.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 |
C.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 |
D.气温即大气温度,故气温测量不需要在百叶箱里读得 |
18.
科学家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因为()
A.地球上水很少,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
B.土地沙漠化,使空气中水蒸气不断减少 |
C.由于地球表面气温的作用,水会被不断蒸发掉 |
D.淡水资源不足,分布不均匀,且人类活动使水不断被污染,致使淡水资源越来越紧缺 |
3.填空题- (共9题)
20.
根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38g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的是 溶液.
(2)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氯化铵 | 29.4 | 37.2 | 45.8 | 55.2 | 65.6 | 77.3 |
(1)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38g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的是 溶液.
(2)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质的质量不变 |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
C.溶液质量可能不变 |
D.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
21.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

(1)在10℃至20℃之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2)N点是30℃A物质的 溶液,M点的意义: ,该温度下30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B物质 克;
(3)若要从A中含少量B的混合物中分离出A,则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
(4)1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有晶体析出的是 .

(1)在10℃至20℃之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2)N点是30℃A物质的 溶液,M点的意义: ,该温度下30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B物质 克;
(3)若要从A中含少量B的混合物中分离出A,则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
(4)1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有晶体析出的是 .
22.
实验室欲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A、B操作都有错误,其对实验的影响是:A操作导致所配溶液的质量 ;B操作导致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配制时需称量氯化钠 g,如果氯化钠中含有少量不溶的杂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或“偏小”);量取水最好选择 的量筒(填序号:①10mL,②50mL,③100mL).(水的密度为1g/cm3)

(1)如图所示的A、B操作都有错误,其对实验的影响是:A操作导致所配溶液的质量 ;B操作导致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配制时需称量氯化钠 g,如果氯化钠中含有少量不溶的杂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或“偏小”);量取水最好选择 的量筒(填序号:①10mL,②50mL,③100mL).(水的密度为1g/cm3)
23.
分离混合物的常见方法如下:①沉淀法;②蒸馏法;③过滤法;④结晶法.请指出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分别采用的方法(填编号):
(1)酒精(沸点78℃)和水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瓜榨汁后块状果肉与西瓜汁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甘蔗汁中得到蔗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酒精(沸点78℃)和水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瓜榨汁后块状果肉与西瓜汁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甘蔗汁中得到蔗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为了测量硬塑料制成的锅形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先用一圆柱形容器盛满水,该容器底面积为100cm2(壁厚度不计).将锅形物体开口向上放入容器中,物体漂浮(如图所示),溢出了300cm3的水.然后慢慢翻转使物体浸没沉底,液面下降了1cm.则锅形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克,体积为_________cm3.

25.
小明是班里有名的“科学迷”,他爱观察,勤思考.一天,妈妈到超市购买了一台家用豆浆机,他仔细观察了豆浆机的构造、铭牌和制作豆浆的过程,发现其中用到了许多科学知识.
(1)机座底部安装有三个小橡皮碗,相当于“吸盘”,可以防止豆浆机在打浆时位置发生移动.“吸盘”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起固定作用.
(2)小明想比较一下豆浆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哪个大,但手中没有密度计,也没有天平和量筒.于是小明用同一支筷子,使其分别直立地漂浮在水和豆浆中,筷子露出液面__________(填“多”或“少”)的密度大.
(1)机座底部安装有三个小橡皮碗,相当于“吸盘”,可以防止豆浆机在打浆时位置发生移动.“吸盘”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起固定作用.
(2)小明想比较一下豆浆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哪个大,但手中没有密度计,也没有天平和量筒.于是小明用同一支筷子,使其分别直立地漂浮在水和豆浆中,筷子露出液面__________(填“多”或“少”)的密度大.
26.
长方体物块A、B的高和底面积如图甲所示。把它们放在水中时,物块A处于漂浮,物块B处于悬浮,如图乙所示。则在乙图中,A、B两物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较大的是 。按图甲把A、B两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较大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16道)
填空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