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0题)
1.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正确的用眼姿势,会导致近视,不当用耳会导致听力受损,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看书一小时左右需远眺 | B.在昏暗或强光下看书 |
C.游泳后及时清理耳中积水 | D.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过大 |
2.
“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手影平面镜成像![]() | B.摄影一光的反射![]() |
C.投影一凸透镜成像![]() | D.倒影一光的折射![]() |
3.
如图所示,各项描述的实验图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 |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音调变高 |
D.抽取玻璃罩内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 |
4.
如图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
6.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 |
B.如果入射光线向法线靠近,则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近 |
C.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
D.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
8.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
B.图乙中,小孔成像活动中,所成的像为实像 |
C.图丙中,漫反射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是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D.图丁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 |
9.
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 |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
D.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弹出去了 |
10.
温州市政府决定,在瓯江过江通道南岸建设空中隧道,利用全封闭屏障隔音,避免给与工程毗邻的居民小区造成噪声污染。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11.
关于光纤通信,小明同学曾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在漫长的线路上,光纤免不了要拐弯、缠绕,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激光通信信号怎能从一端传到另一端呢?后来在“研究光纤怎样传输光信号”的活动中,终于明白了:激光信号在光纤中()
A.就像水流沿弯曲水管流动那样 |
B.就像电流沿弯曲导线传播那样 |
C.不断地经光纤壁反射而向前传播 |
D.不断地在光纤中折射而向前传播 |
12.
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提醒大家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否则容易引发森林大火,这是因为( )
A.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折射后会聚到树木上 |
B.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平行折射到树木上 |
C.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平行反射到树木上 |
D.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反射后发散到树木上 |
13.
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人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
14.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
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 |
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
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
15.
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壁上的小镜子,这时顺着 光线照射的方向看去,关于被光照射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 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 |
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 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 |
16.
在初中科学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 B.属于虚像的是④⑤ |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 |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
18.
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厘米 |
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
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
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
19.
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
20.
有一个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MN前,若镜MN不动,光源S以2 m/s的速度沿与镜面成45°角的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光源S在镜中的像将()


A.以速度4 m/s沿SO直线方向向右平移 |
B.以速度2 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上平移 |
C.以速度2 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下平移 |
D.以速度4 m/s沿SO直线方向向左平移 |
2.填空题- (共7题)
21.
如图所示MN是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一束光线射到MN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则折射角是 ________(填角度),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_(填角度),MN的右方是________物质。 

22.
《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_(填字母)处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________(填“变高”“变低”或“不变”)。解释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光的________和光的________。

25.
(1)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如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是340m/s”。从描述中反思,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2)现代城市主要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上面的数据单位是“分贝”,某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如图,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现代城市主要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上面的数据单位是“分贝”,某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如图,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