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检测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27640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8/30

1.选择题(共16题)

1.
眼和耳都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器分别位于(    )
A.虹膜和鼓膜B.晶状体和半规管C.视网膜和耳蜗D.视神经和听神经
2.
七年级的学生到世界之窗春游,李丽同学在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A.耳蜗和前庭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鼓膜D.鼓膜和听小骨
3.
对下列几种常见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光的反射B.“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折射
C.“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D.筷子在水面处被“折弯”,是因为光的反射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10 cm,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  )
A.缩小的实像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D.放大的虚像
5.
如图所示,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
2018·遂宁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雨后彩虹——光的色散
B.鱼翔浅底——光的直线传播
C.小孔成像——光的反射
D.镜花水月——光的折射
7.
下列光路图错.误.的是(    )
A.放大镜成像B.小孔成像
C.光由空气斜射到水面D.近视眼的矫正
8.
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图中正确的是(    )
A.B.C.D.
9.
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10.
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根据音调的高低辨别不同的乐器D.声波能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11.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文中词句与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  )
A.“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
B.“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C.“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D.“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的月光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12.
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平面内”
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
D.验证“反射角等于人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
13.
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B.
C. D.
14.
能辨别出琴声和笛声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
15.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
C.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16.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
B.三月桃花盛开,游人能观赏到桃花,是光在桃花表面发生漫反射
C.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D.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填空题(共6题)

17.
如图所示,建筑物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所形成的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反射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______进入了水中;拍摄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可用来矫正_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
18.
眼睛就像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图所示,是描述人眼看物体的成像图,其中看远处景物的是______图,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19.
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再将焦距为30 cm的凸透镜甲放置在蜡烛和屏之间适当位置,在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实像:在凸透镜甲位置上换上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乙,不改变蜡烛位置,将光屏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
20.
陶瓷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陶瓷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看不见”的原因是______。“又看见了”的原因是______。
21.
如图所示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在图中画出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__________
22.
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6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2